二月19號更新圖片:
評論區很多為我說話的朋友們,謝謝了。 你們三觀都很端正,自己前途無量,小孩長大也一定棟梁
最近買了一把一萬塊錢的 yoshihiro VG-10 yanagi 然后花了半小時打磨成了完美的鏡面效果,可以看下圖,刀子上可以反光出墻上畫報。 非常漂亮的鏡面。
想看正文,什么刀最快,最鋒利,如何磨刀的,往下翻。想看我吐槽齊家惡相的從這里看
更新:我說話是狂,這樣也能拋磚引玉,讓大家來踴躍發言。目的都是一個,學習真正正確的知識,吵吵大家都是朋友。 但是希望,各位反對我的同時,說出能讓我服氣的道理出來,不要一上來就你是錯的,你還得再學習學習,你光說這些有什么用?? 評論區的二郎神就是比較好的例子,說話和氣,又有真的知識,希望大家能跟他學習。
還有一點: 這篇文章說的重點是,磨過的刀才是最快最鋒利的,你們有些人真的是haters,有事沒事?非得更我一個廚師爭誰對鋼鐵鍛造的研究多? 有意思么?? 你們連白米飯怎么煮的好,都不知道吧。 針對你們挺無語的。 自己有知識吧,不知道好好寫下來貢獻給大家看,就知道揭別人的短,來貶低別人,提高自己。
--------還是吐槽,看正文的再往下翻-------------
齊家 很容易就成為一些 一瓶不到,半瓶晃蕩的人 裝逼的地方。
你牛逼我佩服,但答非所問就是浪費讀者的時間了。
放那么多刀子上去,讀者能得到什么知識?
哇! 好帥哦, 好專業哦。
然后呢? 呵呵
在我看來,這些刀子也就一般般。
沒錯,我說的就是那個 熊貓君,其實我看他不爽很久了
很多答案都是答非所問,沒有硬知識。
9把刀很了不起啊,根本就不會用。 很多刀子都是重復的。
我大膽猜測他平時做菜用來用去,就能用到一兩吧。
什么破答案,能有那么多贊。還小當家既視感,呵呵噠。
希望他能看到我在這里噴他,我很喜歡對噴,就是缺對手。
那個什么11把刀子測評也是狗屁,刀子開沒開刃都沒說明,一點都不嚴謹
如果我來做測評,就該所有的刀子開刃到最大限度,對著切菜板干切幾百下,
看他們的丟刃程度。 只要是刀子,開過刃,切什么都是一下就好。
當他提到 shun這個牌子的時候,我不經搖了搖頭。果然還是見識太少。呵呵
他的答案我看了很多很多,都是答非所問,沒什么內涵,沒什么硬知識。
尤其是什么 那個牛排的答案, 人家問的是,約會,女對象說要8成熟,該怎么緩解尷尬?
你長篇大論,說一些牛排成熟度的區分,啊我呸,你的第一想法就是怎么裝逼,秀優越。
你們不要覺得我只是針對他個人,我針對的是整個這個現象,我無法理解他為什么能得到這么多贊,很是頭疼。 有了這么多贊,作為了公眾人物,更應該有責任心,反而越來越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了。
你們在吐槽我之前,先想想自己有沒有這個權利。 你們知道一個中國小伙子,在國外的廚房里,混出自己的名堂來,只身打拼到現在的成就,是有多難,是有多辛苦?
蠻想把這個帖子刪掉的,國內的氣氛就是浮躁,就是雜七雜八,原因是什么?就是見識短淺! 就是見識短淺。 但我覺得刪了對不起我寫的這么多字。 按我的時薪算下來,這篇文章要值幾千rmb了
當然,虛心向我請教的,我會認真回復,我這個人很看態度,愛恨分明。敬我一分,我敬你十分。想跟我對噴的話?現在想想還是算了,沒時間跟你們浪費。
什么菜刀 最快 最鋒利
答案往往很簡單:
磨過的刀最快,最鋒利!
很多人拿著很貴的刀子,但根本就不會磨刀
就算是再貴再好的刀子,每天用,用不到一周,就該打磨了。
這么簡單的道理,很多人其實根本就沒有放在心上!
再好的吉他,用生銹的琴弦,也彈不出好的聲音!
菜刀也是一個道理
我在米其林兩星的法餐Le Manior,做過學徒
大廚,也就是我的師傅,Raymond Blanc就常說
再便宜的刀子,只要經常打磨,就是好刀。
那大家就奇怪了,那為什么要買好的刀子呢?
好的刀子,用好的鋼,好的鋼,能保持鋒利的狀態更久
非常簡單的道理。
現在教大家怎么磨刀子,我是從日本師傅那里學的磨刀技術,磨刀技術有很多。這是我認為比較好的方法。 也可能是我用習慣了。
磨刀的技術有很多很多,角度不同,石頭不同,用力點,等等等等,太多太多,
我這里只是說給普通的讀者看的,家用中式菜刀怎么磨的。
“大神們”求別找茬!
(初級,家用方法,)
( 日本傳統單面刀是完全不同的磨法,此處不多說。)
國內的朋友,就上淘寶買一個1000目的磨刀石就好了。 一個石頭就夠了。
使用之前準備:
1,把石頭浸泡在水里,十分鐘以上,沒有氣泡冒出為止
2,準備兩個濕毛巾
3,要打磨的刀子洗好
OK,
磨刀的原理其實很簡單(尤其是中國菜刀,一條直線,不像西式刀,有弧線)
操作起來只要方法對,是不可能劃到手的。
舉個例子,你的鉛筆變粗了,但是沒有爆筆刀,直接在紙上側著畫來畫去就尖了。
磨刀也是這樣,總之就是兩個堅硬的物體相互摩擦。
手法是這樣的,刀口貼在磨刀石上,左手食指中指緊貼在一起,按住刀口接觸磨刀石的地方。右手用力握住手柄,找到一個又舒服,又穩定的姿勢。
刀面與磨刀石面的角度是,30度左右,其實差一點也沒關系,靠目測是可以的,只要保證一點: 那就是不管你是27% 35%, 20% 25%也好,只要保證一直是一個角度就好了。不要變來變去。
我還推薦,雖然磨刀的動作時直上直下,但是刀子和磨刀石最好成四十五度角,這樣直上直下會比較舒服。對于刀口的鋒利程度也有幫助。 對磨刀石的磨損也小。
ok,現在開始磨了。
大概動作時直上直下,但是有一個點要領至關重要:
那就是大部分的摩擦是靠,左手手指尖拖動刀刃。
什么意思?
如果你是在磨刀的左側面,那刀子放在磨刀石上,就是刀口朝外。你的手指貼緊在一起,按住刀口和磨刀石的接觸面,然后在往回拉(直下)的時候,手指才需要發力,會造成刀刃被拖著在石面上摩擦,達成效果。往外送(直上)的時候,手指其實是不需要發力的,是靠握住刀柄的右手發力,把刀子輕輕地,捎帶摩擦地,送到磨刀石的頂端,然后再換左手手指發力開始下一步的打磨。 整個過程如果不靠說,光看是發現不了發力點的,因為磨刀過程中,手是不需要多大的動作的,要點在于發力點的轉換。
雖然圖片的刀子是這種長窄的,但其實對于方塊形的中式菜刀,是一樣的。你上手就知道
(google上動作正確的圖太難找了,這個圖只是看上去樣子像,給你們個參考,其實這個是日本單面刀)
技術高的話,手指是會接觸到石頭面的,這樣發力點更準確的壓在刀口上
一般是從刀子的頭,開始打磨,直上直下34此就可以換手指按壓的地方,一直從頭換到手柄處(如果感覺石頭變干燥了,淋一點水上去就好了)。如果你的方法正確,你的刀口上會留下一串手指印。 注意一點:手指不要分開太大距離,鋼也是有柔軟性的,手指之前的空隙其實不能充分接觸到磨刀石。
磨好左面,換右面
基本一樣的原理,唯一不同的就是,instead of 往回拉,現在是往外推
這個就比較完美了,動作角度,發力點,都還算不錯。 石頭也是需要這么濕潤的。
大概的要點就這么多,其實只要明白了要點,磨刀是非常簡單自在的事情。
磨得好,刀的鋒利程度會讓你對自己的菜刀刮目相看。
如果辨別磨的夠不夠,有很多種方法,我說兩種:
第一種,你拿一張打印紙,or 報紙,or雜志
用刀對著紙邊往側下方劃,能輕易劃開就夠了,如果不夠鋒利,紙會被折疊。
第二種方法,就是我用的方法。更簡單,但需要經驗
那就是用手指直接對著刀口觸摸它,可以感覺到那種非常粗糙的觸感,就像是剃胡刀的刀片一樣。
先說這么多了。 總之磨刀的方法很多種,這是我認為最適合家用廚房,中國菜刀的磨刀方法。
說點硬知識:
(以下是,經過各位回復的總結后,更改的)
看刀的好壞,要看用到的材料
一般有兩種:
不銹鋼,和碳鋼
不銹鋼的話,用起來方便,不用擦,但是很容易丟刃
看好壞,就看這菜刀用了什么等級的不銹鋼,用了多少層不銹鋼。
很多人說的大馬士革,就是有很多層layer的不銹鋼刀。
就是鋼鐵不停地被折來折去,反復敲扁。
但說實話,不銹鋼的刀,如果不是樣子非常好看,我都瞧不上
因為它的硬度比不上碳鋼,很容易丟刃
看好刀,還是得看日本刀。
(中國菜刀,怎么說呢,實在無法在世界上有什么大的舞臺)
(但對于能靈活運用中式菜刀的老廚師,我表示十萬分的敬佩!)(我不用中式菜刀,只是因為太難用了,對刀功要求高)
(而且有點丑。。。。。)
(但中國的豆腐,是世界一絕,老外都很佩服我們這點,)
(我在國外餐廳做了個毛豆腐,他們簡直驚呆了)
日本的碳鋼刀,制作工藝有很多,一般是幾種鋼混合制作在一起
就像是碳纖維一樣,軟但韌性高的,和脆但硬度高的,兩種材料和在一起
相輔相成,又硬又有韌度。。
而且這些鋼,根據碳含量的高低,組成的成分(還會有其他的元素),都會分為不同的等級
怎么辨別好壞? 很簡單, 越貴的越好。
日本刀唯一的缺點,就是容易生銹,沾一點水,放菜板上半小時不到,就生銹了,很難看
所以合格的壽司師傅,隨手都會是一個干凈的抹布。
切完一個東西,習慣性的就會把刀擦一擦。
其實菜刀的刃口也分很多種,
一般三種
50/50, 70/30, 單面(對應下圖 1, 3,7)
西式菜刀,中式菜刀,一般是第一種,第三種
只有日式傳統菜刀,大部分是第7種,單面刃。
這是教我們磨刀的老師傅的原話。他是日本人。需要翻譯在旁邊。
這種刃,對于斜著切生魚片,是非常有利的。
還有一點,厲害的廚師為什么這么在乎刀的鋒利?
并不是為了,切的更快,更順手
而是能最大限度的保存食材的本質。
我的老師,Raymond就給過我們一個很好的例子
拿一個蘋果,一邊用快的刀切開,一邊用鈍的刀切開
半小時后,鈍的一面早就氧化變黑,但快的一面還是雪白雪白的。
因為快的刀子,不會對食材造成大的傷害,從細胞角度來看。
快的刀子,切洋蔥是不會流淚的。 真的。
所以對于,生魚片這種對食材極度尊敬的料理,快的刀子是最重要的。
所以如果讓我來總結 什么菜刀最快最鋒利
我不得不說,用#1000,#3000,#8000 這三塊石頭 打磨過的, 日本菜刀,最快最鋒利。
大家有奇怪了, 1000 3000 這些都是什么鬼
這些是,打磨石的密度。數字越少,越粗糙。
那些什么打磨棒啊,都是偷懶。
作為一個好的廚師,用心打磨刀具,是很舒服的一件事。
一般的打磨棒的密度也就是1000, 屬于粗糙的,可以達到開刃的效果
按理說,其實可以滿足打磨需求
但是,這只能達到鋒利程度的7080%左右
再用3000的,就可以達到90%
再用8000的超級細致的打磨石(觸感是潤滑的),就可以達到100%,
并且可以得到鏡面效果,沒錯,刀子可以當鏡子用。 且不容易生銹
下圖就是能看見Iphone的攝像頭
這個不算完美的鏡面處理,但是刀口部分是處理好的,刀口好用就好啦。
我一般打磨刀子,不銹鋼的用時56分鐘,日本刀,20分鐘以上。
我現在有5把刀子,
從上到下
Takobiki (生魚片刀)
Deba(剁骨刀)
Chef knife(不銹鋼的西式主廚刀)
Gokuj(剔骨刀)
還有一個Usaba(蔬菜刀)拿到店里換手柄,還沒拿回來。
猜不到吧,其實我的蔬菜刀是最貴的一把刀子。因為用的鋼是最好的。
我的主廚刀是最便宜的 shun的普通款,跟隨了我很多年。
等我有錢了,會換一把上萬元的Yanagi來代替它。
先睡了,先寫這么多了
總結一下吧:
學的知識越多,越能發現更多值得學習的知識
學無止盡啊。
如果給國內的各位買刀指南的話
選個手柄不容易藏污納垢的就好了。都是一層不銹鋼,沒啥大區別。
買個磨刀石,夠用一輩子。
我是專業廚師,所以確實需要這些 所謂 高大上 的東西
干一行愛一行,讓自己享受工作
Forever,或許大家還沒聽說過。。這個由平井先生于1990年成立的日本刀具公司,據說擁有很多普通刀具公司沒有的先進刀具開發專利,和傳統工藝沒有的刀具制造方法,現在是日本廚房刀具市場占有率第一的品牌,還為世界頂級廚房定制刀具呢!
雖然操過不少好刀,但是如此光亮凈白的刀面還算是比較難得的。銀鈦合金的刀刃材質質感,在細膩精致的刃面顯露無疑。據說銀鈦合金化學穩定性極強,具有超強的硬度及耐磨性,硬度僅次于鉆石,并且炒雞耐酸堿,即使經過海水浸泡也永不生銹變色。
這把刀內,富有強力抗菌技能的銀離子,伴隨著鈦獨有的光催化效果抗菌功能,60分鐘即可消滅所有的細菌,并且可以持續到24小時之后,下圖即為寶貝詳情頁內本刀與一般刀具的殺菌效果對比。
如此強大的殺菌能力,無磁性無金屬異味,切菜時當然可以不污染食物,保持食物原汁原味,蔬菜瓜果以及無骨肉等可以輕松操刀,但是骨頭之類重口味的,因為刀刃夠薄刀身較輕,怕是難以勝任。
刀尖打磨得比較細致堅韌,削切更精準。
刀刃薄亮,刀身輕巧,下刀的時候應該會比較順滑,切片不黏刀,鋒利的趕腳有木有。
因為材質好,無需保養容易清洗,不需要磨刀石。
還有一個深刻印象,發現這把刀上的品牌LOGO超夸張的說。先是一個碩大無比的虎頭,幸虧是在刀上,要不然還要被誤認為山口組大哥來了。虎頭下有“開運鈦”三個中文字。然后旁邊一長排繁體“銀抗菌開運鈦”中文字,下面怕漢文化圈外的歪果仁看不懂,又翻譯成英文,最后,才是“FOREVER”的品牌標志,然后是日本原產地說明。這些細節把大和民族的精細性格展現得淋漓盡致。
或許有些人會很喜歡這些熱鬧的設計,但就本人而言,覺得“Less is more”,印個虎頭,或者“FOREVER”就行了,免得切菜的時候,這樣一大堆東東影響視覺感受,還怕嚇到一旁玩耍的小孩子。
刀柄也是值得一說的地方,由ABS抗菌樹脂制成,材質輕巧,省力又防滑。
再仔細觀察,它是根據人體力學精心設計,不僅考慮到切菜時的動作與力度,而且實現了刀柄形狀的曲線性與穩定性,讓操作重心平穩,使用完美自如。
刀具的收納包裝也很細心,刀柄和刀面貼合帛布的地方,均由不干膠黏貼,這樣刀具就不會輕易從包裝里滑落或者移位了。
因為材質輕巧,這把長達16.5cm的刀,重量只有傳統刀具和不銹鋼的一半,把手的設計舒適靈活,使用更加便利。
主刀。和西式主廚刀CHEF'S KNIFE很像,英文叫做Gyuto。
借鑒了西式主廚刀的造型,但刀尖要遠遠低于德系廚刀,所以更符合亞洲人的使用習慣,不需要像蹺蹺板那樣大幅度切食材,加工效率高。
一把刀可以兼顧切菜切肉片魚等各種工作。一般都采用高硬度鋼材制造,很鋒利。對比三德刀功能性更強,也更適合男性使用。
2、洋包丁之二:三德刀:
主刀。日本家庭主婦專用刀。(可以說是刀型更適合女性使用
英文叫做SANTOKU,意為三種美德,即兼顧肉類,蔬菜,水果等各種切割使用。
三德由于尺寸較短,刀刃平直,非常適合剁切,對于習慣中式菜刀的中國主婦來說,三德是零門檻就可以上手使用的日系廚刀,可以說只要會做菜的人就可以熟練掌握三德。
(本段文字描述來自九千的文章,后附鏈接)
3、洋包丁之三:菜切
好了,終于寫到一把和中國有點關系的刀了。
菜切也是日本的舶來刀,但不是受西方影響,而是根據中國菜刀進行改良的刀型。作為輔刀,特點是剁肉和切菜很好用。
注意是“剁肉”,不是切肉,這和牛刀三德有所區別。
4、洋包丁之四:多功能小刀
大概120~150刃長,更短就是水果刀(90~120)。而它可以兼顧水果刀,雕刻刀,切肉刀,切花等各種工作。
這把刀是一把輔刀,是廚房中除了牛刀之外最應該有的刀,常備一把非常方便,它擅長幾乎所有的細活,比如剔筋、挑骨等。
5、洋包丁之五:水果刀
以削皮為主的刀,功能比較單一,不具體介紹,圖略。
6、洋包丁之六:剔骨刀
相比于多功能刀稍厚,更尖銳。相對比較專業的一把刀。
非常尖銳和尺寸較短的刀型,剔骨剔筋專用,一般家庭很少用,但處理很多需要尖銳刺入的食材的時候非常好用。對于處理魚肉和牛肉,排骨之類擅長刀工的人來說,這是必備刀。
先寫到這,明天繼續寫:
和包丁6把。
日本廚刀產地介紹;
主要鋼材介紹(和鋒利度強相關);
主要品牌相關簡介。
挑個VG10或者以上的刀,磨好,就鋒利了
滬ICP備13002314號-1 滬B2-20170342 組織機構代碼證:66439109—1
中國互聯網協會信用評價中心網信認證 網信編碼:1664391091 舉報電話:400-660-7700
齊家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 ? 2005-2025 www.jjfuru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