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四個方面分析市場:
一、找到產品賣點
我發現了一句話:“范圍局限在寧波周邊。通過兩年努力做了一些成功的案例。但畢竟一個城市的市場有限,市場也接近飽和。今年開始我們找了很多其他城市的經銷商(江浙滬內)的,成功的很少,即使成功合作的也不是很好。”
分析:
在寧波已經打開市場局面,產品有客戶認可。但為啥寧波市場成功了,而其他市場銷售不成功?難道在寧波市場,你們產品就不存在“上面有大品牌打壓,下面有廣東貨橫掃,自己受困于價格與品牌弱勢”的痛點?顯然,用品牌不如大廠家,價格不如廣東貨的理由來解釋,值得推敲和商榷的哦。
還有,客戶既然選用你家產品,難道他們就不覺得你家產品的兩大痛點?當時他們為啥不買廣東貨?為啥不買大品牌?
我的猜想有3點。
1、客戶曾經用過廣東貨,發現采購價格倒挺合適的,但質量實在不敢恭維,燈具經常更換,這算下來并不合算,所以決定棄用。
2、大品牌質量有保證,這是眾所周知的事情,但老板會讓采購部全部都購買名牌產品嗎?采購成本受的了不?靠,如果只是花錢買名牌,那還要采購部何用?老板意圖其實非常明確:“你們采購部都跟老子聽好了啊,采購產品不是越名牌越買,而是去采購性價比好的產品!
也就是像你們家這樣的產品,比名牌差在品牌上,所以價格便宜些,但又比廣東貨質量好上一層,這樣就是性價比好的目標采購產品!老子要的就是這類產品!說白了,就是質量有保證,能像名牌基本看齊,但價格必須下來一大截!”
3、你們產品最后中標,看看客戶群基本面貌就知道,用燈量巨大,用燈時間長,恨不得一天24小時都開著。他們采購部自然清楚老板用意:“花少錢買好貨”! 廣東貨?不一定能達標,你們產品絕對能跟他們pk,就看意思如何表達了哦。
所以你在推薦自己產品的時候,談“性價比”是個好思路。假設名牌燈具壽命100小時,100元/具(性價比1),你們產品壽命80小時,70元/具(性價比1.14),廣東貨壽命30小時,40元/具(性價比0.75),顯然,你家產品性價比最好啊!呵呵,簡單類比,瞎想象啊,不妨在此基礎上多多發揮!
二,建立銷售信心:
我有個小擔心啊,呵呵,我擔心哥們你整天在抱怨:“很多通過經銷商出去的產品價格低于我們的成本;我們基本沒有品牌可言;經常不能按時交貨;貨物經常損壞。”
老是這樣說,對自己自信心打擊有點大。不如這樣來思考:“靠,廣東貨算啥玩意,那也叫燈具啊,跟老子產品比,整個就是簸籮貨,價格便宜有屁用,整不了兩天就壞了。
做銷售或創業都需要靠自己去摸索,成長免不了要碰的頭破血流,如果有高手指點一二,省下來的絕對不是一天兩天的時間,銷售創業高手群每天分享銷售技巧和創業經驗。群:二流叁玖玖伊伊七叁,驗證碼:清風,一起探討銷售、創業問題,歡迎大家!大牌產品價格那么貴,質量也不比我們產品好多少嘛,就算客戶再有錢,圖省事,也不想當冤大頭啊。”對,銷售就是要每天給自己打氣!
你面對的是,一天聽到無數客戶的抱怨,被拒絕n次,但你還要笑臉相迎。沒點樂觀精神做支持,恐怕堅持不了多少時間呀。呵呵,換個思路想問題,在心里把自己產品優勢發揮到極致。
如果你們產品價格是廣東貨的價格,質量是大牌質量,老板還請你做銷售干嘛?你們廠子早就上市去了呢,呵呵,困難不可怕,可怕的是天天嚷嚷困難,希望哥們多多注意,把事情多往好里想!
三、發掘銷售技巧:
假如哥們你是甲方采購,我是你們廠子的銷售經理,我相信2—5個月之內能搞定合同。
1、我會研究同行產品性能,自己領導銷售部,聯合技術部做競品對比試驗,摸清同行底牌,銷售時找機會點他們一炮,說出他們產品痛點,尤其是廣東貨的缺陷,再利用比喻手段放大缺陷(請查閱以前的拍賣自由女神像的帖子,有介紹)
2、仔細研究燈光(想象啊),我感覺燈具永久了,燈光會發生某些變化(變暗,且顏色也有變化),熟悉后,眼睛一掃就知道這只燈具安裝多久時間,還剩多少壽命。以此樹立自己專業形象,同時指出客戶使用時的潛在問題。
3、仔細研究客戶使用狀況,按性價比來幫他們計算一筆經濟賬。別光盯老子價格不放,我們通盤考慮的是性價比!
4、搜羅過去大客戶使用情況,征集到客戶感言、評價、人物合影照片、使用產品的場地照片,合同復印件。拿這堆資料用甲方吸引甲方的手段打動新客戶。
5、仔細研究客戶群結構,分析盤整數據,從而得出結論——什么樣的客戶群才是我們最有希望打進去的?分析可以從客戶群的行業、規模、成立時間、廠子、特點、燈具使用數量、資金、采用競品的檔次、甲方代表采購理由等方面入手。(曾有回帖,說的更詳細)
6、拜訪完客戶,負責幫他們安裝5盞測試燈具,測試是假,以檢測燈具使用情況為借口,接近客戶是真,這個回訪客戶的理由好,名正言順,以此加大與客戶見面機會,并且抓住迅速搞定客情關系!短期、中期、長期客戶皆能通吃!
四、市場開拓
不建議大面積招商,還應局限某些重點城市精耕細作,打殲滅戰。既然你們廠子在寧波,貨運和生產又都無法全面保障,那么手腳伸的太長,經銷商會全力伺候你們嗎?售后服務跟不上嘛,把他們搞火幾次,嘿嘿,他們也許會終止合同。建議:還是應該圍繞寧波來做周邊市場。
你們產品不是拼價格的走法,廣東貨憑借價格優勢,可以大面積招商,產能也有保障,他們采用的是低價沖銷量,用規模化銷量降低產品成本,走低端路線。
你們顯然模仿不來。給你們老板一個建議,飯要一口一口吃,工廠才20多人,產能有限,市場不要一下子鋪開來做,資金壓力過大的話,現金流繃緊就不好玩了哦。
寧波市場已建設成為樣板市場,就該充分利用樣板市場的示范和輻射作用。先從周邊城市入手,一座一座精耕細作,逐漸把廣東貨掃蕩出局。如此一來,市場占領了,客戶群開始建立了,營銷費用控制住了(按寧波市場開發模式,重復制新來一遍),供貨也能跟上(生產能力跟隨市場同步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