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4年四月開始,國內紅木家具市場一陣蕭條,從南到北,從原材到成品,從工廠加工到展廳銷售都讓我想起了一個詞 “低谷” 我不知道這樣的情況還會持續多久,可能一年 可能五年。
東北臨近最近的紅木市場正好是河北廊坊大城縣,那可能算是國內最大的紅木原材交易市場,去年我和父親正好去那里談了一筆買賣,內容是大城一個有色金屬公司想在老撾和我們開一個加工廠,加工廠主要就是從市場、百姓手里購置原材料,然后拿到工廠里加工,開出方料甚至家具半成品,然后走海運,從泰國出關到中國的天津港進關,再由他們公司專門負責銷售的人學習銷售,用父親做紅木二十載的經驗以及人脈,從原材購置、工廠加工、關稅、運輸等一系列的成本降到最低,工廠經營了半年 垮了! 原因我相信誰也知道“市場”,可是這跟我們一開始的預算不對啊,以我們當初的預算,每噸都會有500元的利潤(雖然很低但總比不做強);那問題出來哪里呢?每一筆賬都在預算之內為什么會做不動了呢? 回過頭來看這樣的經營模式沒什么不對啊!最大的原因就是市場變動,羊毛出來羊身上,作為最大的紅木市場,紅木興也是它萎也是它!
東北對于紅木的消費絕對沒有南部的福建 廣東 浙江的高,在這樣的一個市場下如果想做一個加工廠 我相信會很難做的走。個人覺得如果資金充足的話可以考慮大量購進原材料,然后就是等 等到國內市場里的紅木消化完后再一并拋出!前提是有足夠的資金 資金 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