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的結婚年齡其實都比較小,有的時候十三四歲就必須要嫁人了,不然過了這個年紀就不太好嫁人,最小的可能也就七八歲的時候就開始結婚了。原因可能古代的勞動力比較少,所以早些結婚那么可以增加勞動力。另外古代的小孩可能也比較早熟,因為那時候的日子比較苦。
那現代社會國家規定男的22歲,女的20歲才能夠領結婚證。那在這個歲數以下是不允許領結婚證的,那么婚姻也就不受法律的保護。
我國古代的結婚年齡其實都比較小,有的時候十三四歲就必須要嫁人了,不然過了這個年紀就不太好嫁人,最小的可能也就七八歲的時候就開始結婚了。原因可能古代的勞動力比較少,所以早些結婚那么可以增加勞動力。另外古代的小孩可能也比較早熟,因為那時候的日子比較苦。
那現代社會國家規定男的22歲,女的20歲才能夠領結婚證。那在這個歲數以下是不允許領結婚證的,那么婚姻也就不受法律的保護。
應該是每個朝代的結婚年齡都有不同,有的朝代結婚年齡是20歲左右,有的結婚年齡是在15歲左右。
如果我們把時間定在了春秋戰國時期,那按照當初越王勾踐的規定來說,男孩結婚的年齡必須是20歲,女孩就是15歲。那么如果是往后推推,到了漢朝時期,結婚的年齡就是數到18歲之間,甚至如果達到了30歲以上還沒結婚就要罰錢。
我對于兩宋時期的知識了解的比較多,那么兩宋時期結婚年齡的限制還都是不太一樣的呢,如果按照最初在北宋初期規定來說,男孩結婚年齡應該是在16 17歲,女孩結婚年齡是13 14歲。等到靖康時期由于北宋的經濟繁榮和人口數量上的急劇增加,年齡有了一定的調整,男子結婚年齡是17歲女孩,年齡是15歲。
古時候男女結婚的年齡都比較早,但要說具體的年齡標準,那我們肯定得是從不同的朝代上去解釋才行。
比如在周朝的時候,男人和女人結婚的年齡就是非常大的,好像男人娶妻的年齡是30歲,女人嫁人的年齡是20歲,這個記錄應該在周禮當中有所顯示。
隨著時間的推移,等到了秦漢時期,為了是人口數更快的繁衍,結婚的年齡就慢慢的縮短了,尤其是在漢文帝的時候結婚的年齡就一度縮小到了14歲左右。
到了魏晉南北朝的時候,結婚的年齡又不一樣了,好像是從15-17歲不等,只要在這個階段,就能結婚。
再往后就是大家所熟知的隋唐時期了,這個時候的年齡有了一個統一的標準,男子應于20歲而娶,女子應于15歲而嫁。
自宋朝仁宗皇帝即位之后,一度執行仁義治國(故廟號為仁),此時在婚姻制度有了又一變策,彼時有大文學家守舊派司馬光來負責記載婚嫁方面的事情,在該記錄當中可以看得出來,當時的男子結婚年齡在16歲,女子是14歲。
大概到了滿清的時候吧,男女的年齡又有了一個新的變化,滿足的男女一般都是在13~14歲的時候就結婚了,而漢家男女大多都是在15~16歲的時候結婚。
在古代有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六禮等婚禮儀習俗,在明清以后,山西各地完整的六禮已經不復存在了。
在《禮記》一書中提到,男性在古代結婚的年齡在20歲,女性為15歲,但是古代包含的朝代有很多,每一代的結婚年齡也有所不同,在唐代,規定男十五,女十三就得娶嫁,在明代,男十六,女十四以上得娶嫁,在晉朝時期,女性到了十七還未嫁,當地的政府便會尋找剩男將其嫁娶。
古代女子的結婚年齡都比較早,當中陳宣帝的柳皇后,在十一歲的時候就已經出嫁了。
古代人結婚早是為了早點生兒育女,古代的疾病多發,加上醫療條件相對較差,新生兒的存活率低。
古代的結婚年齡通常都是比較小的,比如說在唐朝時期,當時男孩子的法定結婚年齡其實就是15周歲,而女孩子就更小了,13周歲就可以結婚了。到了明朝的時候,年齡會稍微的提升了一些,這個時候男孩子16周歲可以結婚,女孩14歲就可以結婚了。其實古代結婚年齡之所以會如此的小主,要是因為古代打仗是需要人口的,越早結婚那么人口就會越多,這對于統治者來說是非常有利的。
滬ICP備13002314號-1 滬B2-20170342 組織機構代碼證:66439109—1
中國互聯網協會信用評價中心網信認證 網信編碼:1664391091 舉報電話:400-660-7700
齊家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 ? 2005-2025 www.jjfuru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