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茍延殘喘。當年春蘭是很牛逼,那時格力美的都是渣,但是空調發展關鍵的幾年沒把握住,公司領導層瞎搞,得罪一大堆經銷商,建全國銷售門店也沒堅持下去。到現在只能說nozuonodie.
2017-04-19
有幸來到泰州讀書,去看了一下春蘭的總部,如今外觀是這樣的:基本上沒有人,而且有很多玻璃已經碎了
2017-04-21
90年代初期,是中國空調發展的黃金時期,空調企業有幾百家,其中春蘭空調是絕對的老大,一度占據市場份額近三分之一,銷售百萬臺。據說春蘭空調財大氣粗,連業務員走路都是昂首挺胸,十分神氣。而當時格力空調不過是個小嘍啰。如今除了部分中老年人,年輕人大多不知道還有春蘭空調。春蘭空調目前還沒有倒閉,但早已茍延殘喘,我們對比2015年春蘭和格力的數據。
2015年,春蘭股份營業收入2.6億,扣非凈利潤為虧損3500萬。
2015年,格力電器營業收入977億,扣非凈利潤為125億。
在1999年,格力營收34億,春蘭營收19億,已被格力超越。而如今,春蘭空調連格力的個位數都不如,確實讓人唏噓不已!
春蘭空調從行業領軍企業到失敗,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是沒有長遠眼光和憂患意思,不注重產品的質量、服務和創新。
據格力前董事長朱江洪回憶,90年代初,空調市場出現供不應求的狀況。那時,產品好壞摻雜、良莠不分,只要生產出來,就能賣個好價格,一臺普通1匹分體空調能賣五、六千元,普通5匹柜式空調甚至高達一萬五、六。至今回想起來,仍舊是令人回味和難忘的黃金時代。
春蘭就是這個市場環境中的老大。然而好景不長,隨著格力等競爭對手推行“精品戰略”和技術創新,推出質量更好、售后服務更好、更加多樣化的空調產品后,春蘭的空調質量和售后服務卻沒有跟進,所以競爭力大幅下滑。
二是在空調主業還沒做好的情況下,盲目進入其他不熟悉的行業。
這是中國很多企業的通病,缺乏認真做好一件事的工匠精神。要么是成功后的盲目自信,要么是面臨困境時病急亂投醫,走向盲目多元化的失敗道路。春蘭先后進入冰箱、洗衣機、摩托車、房地產、機械制造、商業貿易等各個領域,這些行業都沒有做好,反而拖了空調的后退,失敗也就成為必然了。
當然,春蘭空調的失敗也不僅僅是以上兩條原因,還有執行上的問題,比如同樣建專賣店,格力成功而春蘭卻失敗了。同樣的行業,企業家的格局和智慧都不一樣。
春蘭這樣的失敗案例還有很多,我們從中也能得到企業失敗的兩點啟發:
(1)注重銷售而不注重產品質量和服務的企業難以長久。
(2)盲目多元化是企業的敵人。
2017-04-24
記得后來造過摩托?
我是江蘇人,80后,印象中牌子有春蘭空調,香雪海冰箱,容聲冰箱,華寶空調,小鴨圣吉奧,小天鵝,建武音響,海爾。
到現在好像也只有海爾還經常聽到了
2017-04-23
世事無常_6136
狹小的房間最不好設計布置的就是家具。
還隱約記得上世紀90年代(或是80年代)春蘭空調在中央電話臺的廣告,好像一開始的鏡頭出現了一張臺球桌,母球撞到一堆彩球中(不確定記憶是對的),那時春蘭空調到處到是,現在唯一知道春蘭這個品牌是因為還有春蘭杯圍棋賽,但市面上看不到任何春蘭的產品,不知道這家公司現在是靠什么賺錢。之所以在這里留言,也是因為看到春蘭杯圍棋賽,突然想起來好像很多年都沒看到春蘭空調了,于是到齊家來查,就跑到這里來了。
2017-04-22
2014雙11購買一臺春蘭空調,然后發了個微博——
“這個賣空調的好玩,空調上周五就到了,打電話去,說兩三天可裝,兩三天沒一個人來,聯系客服,說第四天來,第四天等了一天,不來,打電話過去說晚點來,晚到第五天都沒來,繼續聯系旺旺,貌似總部打電話過來說已經安排,安排到第六天也沒個答復,明天就一個星期了,請問@春蘭空調 你們公司還招人么?”
后來的劇情也符合大家對這個公司的印象——
他們總公司后來打電話給我說派人來修,終于來了,來了一個人說不能在墻上打洞,
我說給你錢,你打不,他說不打,沒帶電鉆。
我心想,你裝空調的你裝備都不帶你來什么,那人就走了。
于是我申請退貨,申請兩天后,總公司的人又問我為什么退貨。
我說你們不打洞。那人義憤填膺的說,怎么能不打洞呢,我去找人幫你搞定。
然后過一會,當地公司打電話了,說他們依然說不能打洞。
我徹底無語了,說那我退了,他說,好!
于是我又申請退貨,他們淘寶客服居然又問我為什么退貨。
我又復述了劇情,客服又義憤填膺的說,他去處理!
隔了半天,我見他沒回復,問處理怎么樣了?
他說,你還是退貨吧!
以微知著,這就是為什么這個公司曾經很強大,現在看不到了!
2017-04-19
1999年大學剛畢業進了春蘭集團,試用期半年馬上就要到了的時候跑掉了。本科生剛進入工資第一年一個月650,第二年一個月800,第三年才定級1200~1400。真當成是學徒工了。當年入職100多人,半年不到走了大半。
2017-04-18
春蘭空調曾經在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但隨著市場競爭加劇,品牌的市場份額逐漸縮水。首先,春蘭在產品研發和技術創新上落后于其他品牌,導致產品品質和性能下降。其次,市場上涌現了眾多新興品牌,消費者的選擇增多,春蘭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降低。最后,春蘭的經營管理策略沒有及時調整,無法有效應對市場變化,這可能導致了其逐漸淡出市場。
至于目前的情況,有傳聞說春蘭可能已經被其他公司收購,但具體的信息需要查證。建議可以關注一些行業動態新聞或相關報道,獲取最新的信息。
2024-07-27
在路上_0410
什么樣的家居軟裝設計風格才是能符合自己的展現自己的品味呢?
無語了……
2017-04-24
寫過關于它的論文。
作死大規模發展多元化戰略。
樹大招風,擴張太快了,企圖一口吞個餅。
2017-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