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少女14集全免费观看,24小时日本在线观看视频,以太坊,怎么用一支笔把自己弄出粘液

為什么現在電視機的屏幕都要設計成 16:9 的,而不是 4:3?
為什么現在電視機的屏幕都要設計成16比9的,而不是4比3了?16比9的顯得人很胖啊,都壓縮了。是成本問題?還是什么問題?求教各位。
作為視頻設備從業2年的前專業人士,來打臉以及科普:
16:9或16:10 屬于人體工程學,是更符合人的自然視域(正好填充滿整個視野的比例)的。題外話:其實影院屏幕更符合,大概是20:9還多了吧
4:3則是顯像管、鏡頭工藝的局限性,屬于歷史遺留問題。
電視機寬屏了,但片源或者線路還是4:3的,雖然有優化處理辦法,但變胖是不可避免的。但早晚會統一到16:9。
說成本是瞎bb,真的存在的話主要限于顯示器,其實電腦顯示器16:10比16:9更好用,不過切成16:9使用率更高。雖然我喜歡16:10的,不過在20%以上的價差(當然實際成本差距應該沒那么大)面前還是選了16:9的...
2017-04-19
豎直錄像綜合癥 【相機入魔網】豎直錄像綜合癥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gyMjI3NDI4.html 部分回答了問題
2017-04-25
敲了半天字發現有一點兒跑題,自行補充畫幅的發展歷史
4:3與16:9你了解多少
另外補充個人最喜歡的一個文章,相信看完之后會對影音歷史演變有些了解,就不難理解我的吐糟了。
DVD從入門到精通
洗地......解釋一下我為什么說16:9跟高清標清無關,主要的根據是DVD不是高清,但也是16:9為主;不過MPEG組織確實是在制定數字高清電視的時候,確定16:9的,或者按 王強所說,是NHK在80年代選擇了16:9。
最后再簡單的總結回答題主的問題:
因為16:9的規格國際組織定下了,做電視的和做DVD的都這么整,于是乎做面板的也只能這么整,于是乎現在就只有16:9的電視了。

評論總說我沒解釋為什么電視從4:3變到16:9,百度上答案很多,這東西好像是在考察歷史,應該與題主問題無關,我只挑感覺最準確的吧。
電視誕生是在20世紀50年代,那時的電影畫幅都是4:3,也就是學院派,因此電視誕生時就選的是4:3。而當電視搶走了很多電影觀眾之后,片商開始把畫幅加寬,包括1.85:1和2.35:1,具體數字很多種,什么2.39 2.4、1.85、1.66,這里不討論了。
從4:3到16:9的轉換,史說是為了兼顧當時兩種流行的寬銀幕比例的折中方案。
沒錯,下面確實是我個人的吐糟....
上面有幾位回答搞錯了概念,上變換是upscale,倍線而已,跟Pan & Scan和letterbox比例處理無關。在國內很多人用16:9看電視都變形,是因為電視默認的比例模式是全屏拉伸或者非線性拉伸,因為中國大多數消費者可以接受看DVD時的上下黑邊,卻接受不了16:9電視顯示4:3畫面時的兩側黑邊,廠商演示樣機時,放的都是高清視頻,卻又懶得告訴小白消費者看TV如何不變形。
正確的方法是auto,不過只在數字一體機上好用,至少我手里的垃圾機頂盒搞不定。標清頻道就是4:3顯示,高清頻道就是全屏,從來沒人說在電腦上看視頻變形的吧,本來保持源的寬高比就是應該的,國貨最坑爹的就是盲從最底層客戶,做出一堆四不像的玩意。

16:9的電視出現的時間遠比你們知道的早,CRT顯像管時代16:9就很多了,模擬高清電視出現時就是1080i,最典型的代表就是索尼的貴翔KV-HR36M90,從2003年上市,到2005年在國內最后下市,售價從14000到9000元清貨,一直都是1080i高清的,當然接口是Yprpb,也就是俗稱的逐行色差。日本和歐洲以及美國的高清廣播運行了很久,美國的高清電視廣播始于1998年,日本的NHK的 Hi-Vison是94年開播的,即便數字高清上星和BS地面廣播開通,模擬電視在日本也是直到2011年7月24日才停播的,藍光的防盜版技術AACS也是到2011年才禁止色差接口輸出高清視頻的,模擬高清興盛的時間大致和GSM之前的模擬大哥大一個時間,所以4:3向16:9的轉換在很早就開始了,而不是國人認為的近幾年液晶替代了CRT之后。
說這么多是想說,在顯像管技術和液晶技術完全落后的時代,屏幕比例的轉換是完全跟著國外走的,液晶電視崛起的時候,國外早就已經完成了16:9的替代工作,中國電視臺的人是最懶的,因為轉換對他們毫無收益的增加,要更新設備,高清頻道更占用更大頻寬(一個HD頻道等于4個SD頻道)開一個HD頻道意味著損失4個SD頻道,廣電部門的大爺們就指著多個頻道放電視購物廣告掙錢呢,哪里管消費者愛不愛看,話說廣電系總被互聯網系逼宮,是因為壟斷,因為沒有革自己命的動力,要不是國家要掌控輿論,哪有廣電系這幫人的活路,看看國外的有線電視臺是怎么玩兒的吧。
作為曾經當了幾個月的EVD媒體總監,老實說,中國在視聽領域的規格制定上是毫無話語權的,一切都是跟著人家(美-8大片商 日-東芝 索尼 松下 歐--飛利浦)屁股后面走,而且都是落后好些年的。
補充對于成本論導致16:9取代4:3的看法
#請注意這是在討論電視而不是顯示器#
首先在液晶電視領域,從6代線后液晶電視量產開始,TV面板就只有16:9的,所以減成本這個說法對于TV面板不存在,而是標準所定的,片源就是16:9,沒有廠家會傻到去追求4:3的古樸。很多4:3 5:4的所謂液晶電視,都是32寸以下的,那基本都是顯示器用面板。
#再來說說筆記本#
對于顯示器、手機來說,我認為16:9取代4:3、5:4、16:10是用戶選擇的結果,至于成本降多少,對于所有品牌是統一的,更何況21:9的電視很早上市、21:9的筆記本、顯示器、pad(vaiop近似),卻始終沒有打開銷路。你們不是覺得越窄越便宜嗎,即便折算了對角線尺寸,21:9依舊比16:9貴很多,這是對成本論最大的反擊。因為液晶面板的成本,需求規模與量產規模才更重要。 幾個平方英寸的玻璃、硅和塑料不是什么昂貴的東西,LCD的成本主要是生產線投資、折舊和良品率。
在某一時期,4:3和16:9的顯示器和筆記本是同時存在的,用戶選擇了16:9,就是這么回事。
當然,更出色的影音效果是用戶選擇16:9的一大原因,你有試過在20寸4:3上看2.35:1電影的經歷的話,你肯定不要4:3了,16:9的話,剛好下黑邊可以顯示字幕,大家也覺得不錯;也因為16:9的筆記本在整機上看起來更舒服,我來翻翻庫房,這4:3的機器你們喜歡么。

你們會發現4:3的筆記本C面掌托浪費了很多面積,而且整機長度太長,并不招人喜歡,而且要做小尺寸的話,在保證鍵盤寬度的時候,就只能如下圖這樣了。

有人知道第一臺筆記本的屏幕比例是多少么?看下圖,東芝的T1100(圖里其實是T1000)

前陣子我的工作機打算換了,看看庫房里輕薄便攜的機器不多,就拿了一臺U800W,全球首臺21:9的筆記本,用了大概8個月,最后.....我換掉了

這是14寸的屏幕,但是畫面高度其實跟12寸的16:9差不多,你們都覺得太扁了吧,沒錯,看個網頁要兩邊空白一大片,怎么說呢,除了看寬幅電影,沒太多好處,而且由于寬度太大,有些強度上的不足,總之用起來不是很舒服。
如果現在把4:3 16:9 21:9的筆記本放在一起,你會選擇哪個?要有人說越扁越便宜所以賣的好,問題是沒人要的話再便宜誰會生產?至少在筆記本上16:9是個不錯的比例,至于16:10,只能說16:10在宣傳上缺少了一個巨大的賣點,so,在16:9出現后就越來越少了,當然顯示器里還是能找到的,以及mac book pro,因為有人喜歡,所以你看還是需求決定一切。因為:看片兒是筆記本的第二大用途,至于第一大是工作還是游戲,因人而異了。
是你們,選擇了16:9。

PS:沒錯,我現在工作的一個任務就是幫看倉庫...
有一個例外,是藍光戰勝HDDVD,起決定作用的是好萊塢,東芝就算因此賠了上千億日元,也毫無辦法。
2017-04-23

(以下正文內容轉自果殼網 guokr.com)



《寬屏幕為何一統江湖? 16:9的中庸之道》


史前時代,人們最常看到的東西是洞穴巖壁。中古時代,人們最常看到的東西依照工作而定:農夫是翠綠的稻田,鐵匠是發紅的鋼鐵,官員則是鈔票。現代,人們每天最常看到的都是屏幕,各式各樣的屏幕,計算機屏幕、手機屏幕、捷運站的數字廣告屏幕。除了官員可能還是看到鈔票。



從4:3演進成16:9

如今主流的屏幕比例是16:9。根據數據顯示,人類眼睛向上與向下的視角各是60度與75度,水平向外的視角則高達95度。因此屏幕才進化成符合視覺的寬屏幕設計。此外,重要的信息大多在同個水平面,比起上下左右等比例加大,增加左右寬度,更能有效率地提升單位面積的信息量。


不過,關于寬屏幕的由來,還有另一種比較偏陰謀論的說法。所謂的屏幕尺寸是指屏幕的對角線長度。要計算4:3的21寸屏幕面積,可以假設三邊邊長各是4x、3x,剛好是學校課本里最受歡迎的(3,4,5)直角三角形,對角線即是5x=21寸,x=4.2寸,可求得面積12x2=211.7平方英寸。用一樣的方式可以求得16:9的21寸屏幕面積是188.4平方英寸。同樣標示21寸的屏幕,卻因為換了個比例,頓時少了11%的面積!


如果是某些特定媒體報導,可能會出現“面板廠商借變更長寬比例偷工減料”這樣的標題。要是三立八點檔(臺灣電視劇黃金檔)則可能是以下的臺詞:

“嗚,你怎么可以這樣欺騙我,你說這樣更符合人的視角范圍,景象可以更自然呈現。說得這么好聽,結果你竟然背地里偷工減料,阿哩機咧謀良心的。”


從4:3變成16:9究竟是視覺考慮還是成本考慮,亦或兩者皆是,兩者皆非,我們無法從中得知。但可以確定的是,如今4:3已經消失,16:9的寬屏幕尺寸即將一統江湖。



屏幕比例大戰

寬屏幕很合理,但如果各種“比例”有知覺,他們一定忿忿不平,畢竟在比例的國度里,有更多知名的前輩,好比希臘建筑最愛的1.618黃金比例,伊斯蘭建筑最常用的2.414白銀比例。怎么說都輪不到16:9這個趨近1.78:1的怪比例登場。


這一切,都要從屏幕比例的大戰說起。


1930年初,好萊塢拍攝電影時采用了偉大發明家愛迪生團隊所制定的4:3比例,我們并不知道他當初為何使用這個比例,或許是技術上,或許是愛迪生的數學課本里也有很多(3,4,5)正三角形,讓他愛上這個比例。


4:3比例問世后,不管是家里的電視,或電影院的大屏幕都采用這個比例。然而,電影院的老板發現他們必須提供一些特別的體驗,才能讓觀眾付錢進戲院。他們將腦筋動到寬屏幕上,推出各式各樣的寬屏幕比例,帶給觀眾不同于電視的視覺饗宴,其中最成功的比例是2.35:1。于是,很長一段時間這4:3與2.35:1并存,各自有各自的一片發展空間。


直到我們生活中又多了計算機,電視里多了專門撥放電影的有線電影臺,問題開始浮出水面。如果各位跟我差不多年紀,應該會有印象,小時候轉到影片臺,偶爾會看到那種讓你以為屏幕壞掉,上下兩大片黑色,只有中間小小一塊有畫面,那就是用4:3電視看2.35:1比例電影的下場。


這時,16:9的屏幕躍上了屏幕比例的舞臺,因為它能最有效率地顯示4:3與2.35:1這兩種不同比例的影片。用數學術語來說就是:16:9是能包含等面積的4:3與2.35:1的兩個長方形下,最小長方形的長寬比。


以下圖為例,能包住8公分x6公分(4:3)與10.6公分x4.5公分(2.35:1)這兩個等面積長方形的長方形,他的長寬比是10.6/6=1.76,剛好趨近于16:9。

(制圖/賴以威)

用更嚴謹的數學證明。假設4:3長方形的長為1.33x、寬為x;假設2.35:1長方形的長是2.35y、寬是y。因為面積相等,可以得到等式1.33x2=2.35y2,化簡可得x/y=根號(2.35/1.33)。


如此一來,能包住4:3長方形與2.35:1長方形的最小長方形,它的長是2.35y,寬是x(因為x>y),可求得長寬比2.35y/x=2.35x根號(1.33/2.35)=根號(1.33x2.35)=1.77,近似16:9。根號(ab)是幾何平均數,對這名稱有點模糊的人可以想想高中考試會出現的算數-幾何不等式:算術平均數大于等于幾何平均數。就是這個幾何平均數。


我們可以驗證看看是否16:9真的可以有效地降低屏幕的浪費。使用16:9的屏幕看2.35:1的影片時,浪費的黑色部分與屏幕的比例是(屏幕面積-影片面積)/(屏幕面積),化簡后可得是1-y/x=24.8%。但要是用4:3的屏幕來看2.35:1的影片,這時候因為要讓兩邊的長度相等,我們得到2.35y=1.33x的等式,化簡后可得y/x比值為1.33/2.35,浪費的面積是上下兩條,有高達1-y/x=43.4%的屏幕比例都是黑的。


反過來,要是用16:9屏幕看4:3影片,浪費的部分是1-1.33/2.35x根號(x/y)=24.8%,和看2.35:1的影片時一樣。如果是用2.35:1屏幕看4:3影片,因為得讓寬相等x=y,浪費的面積是左右兩條,浪費比例高達1-1.33/2.35=43.4%。剛好和用4:3屏幕看2.35:1影片相同。


原本是4:3與2.35:1的屏幕比例戰爭,最后卻不是由其中一方獲勝,而是一開始默默無名的16:9統一了屏幕比例。這則故事告訴我們,成功的關鍵,有時不在于誰最優秀、誰先發制人,而在于誰最懂得兼容并蓄,讓每個人都有發揮的機會,就能把握住時機,趁勢而起。



參考資料:The Changing Shape of Cinema: The History of Aspect Ratio

作者:賴以威

臺灣大學電子工程博士 中研院博士后研究員

2017-04-22

其實我更喜歡16:10,畢竟字幕在下面感覺很舒服。



2017-04-18
回答樓主的問題其實簡單:就是收看標清或普通節目(樓主感覺人變胖被壓縮)時,要正確設置機頂盒和電視機的顯示比例為4:3。業內人士稱“上變換”。認真講就要吐槽了:如果廣電(包括央視)不是整天關注智能電視機不準上網,關注女人的胸脯,而是盡職盡責種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認真執行數字化工作計劃進程(2015年已經過了!)全面提供16:9的播出畫面,就不會有樓主提出的這種煩惱了。
2017-04-24
作為電視臺的民工,我有話說……
首先電視的出現是晚于電影的,所以作為相同形式的產品,電視一直在從電影行業吸收相關標準與經驗。而現有的大部分電影都是以16:9畫幅攝制的(有人說其實是17:9?我沒聽到,當他不存在算了)。
為什么電視以前是4:3,的問題 @金山老師的
回答解釋了電視硬件上的問題,作為非制造業出身非技術人員暫時這樣理解了。
而實際上,更早一些的電影,是4:3畫幅的,其中淵源頗繁雜(我不記得我會隨便說嗎?)在此不做更多探討。
然后為什么現在更換為16:9畫幅?
從攝制的角度上,高清攝像機都是16:9畫幅的,要提供更好的畫面,就只有讓終端設備也跟著更換。而且從電視臺員工的角度上,巴不得所有電視都是4:3(當然最好是支持高清的基礎上)這樣原有的節目不需要上變換,原有的制作人員不用重新學習新畫幅的制作,甚至多出來的畫面還可以上字幕配新聞放廣告什么的。但是,16:9的畫幅顯然更有利于直接利用電影行業的經驗和設備器材。
那么從觀眾的角度上,16:9的好處是更大的信息量,另外是基本統一的屏幕比例——想想你的電腦、手機(當然廠商的模具也好生產一些了)。
還有些數據什么的,有心情的時候再寫
2017-04-23
因為16:9更符合人眼視覺習慣
~~~~~~~~~~~~~~~~~~~~~~~
“如今主流的屏幕比例是16:9。根據數據顯示,人類眼睛向上與向下的視角各是60度與75度,水平向外的視角則高達95度。因此屏幕才進化成符合視覺的寬屏幕設計。此外,重要的信息大多在同個水平面,比起上下左右等比例加大,增加左右寬度,更能有效率地提升單位面積的信息量。”
2017-04-22
16:9和4:3的優劣問題已經有很多答案討論了,這里專門回答16:9下人變胖的問題。
這根本不是16:9的問題好不好!一方面是廣電總菊的官僚不作為,數字化10年之后還不能全面提供全高清信號。另一方面是使用者不會設定正確的顯示比例。
先說第一點。按照全高清數字信號1080p的規范,它本來就是16:9的。也就是說,你用16:9電視收看全高清信號,人的比例不會變形,完全正常,而視野比4:3標清信號更寬。目前中央各臺和主要衛視臺都實現了全高清1080p信號播放,但還有很多地方臺仍然是4:3的數字普清信號。這是造成人物比例變形的根本原因。
第二點。因為很多人不明白這個道理,所以大量16:9電視收看4:3普清信號時沒有正確設置,為了鋪滿屏幕而拉伸了畫面,所以人物變形。甚至有人以為16:9的特征就是人變胖,實在讓人無語。
那么,如何設置電視和機頂盒,才能以正確比例在16:9電視上觀看4:3信號呢?
1、如果是老式的普清機頂盒,就是以模擬音視頻線(黃白紅線)連接電視,沒有高清節目的機頂盒,則需要在電視的“畫面比例”選項中設定“4:3”。這樣畫面左右有黑邊,但人物比例正確。
2、如果是高清機頂盒,那么收看高清臺比例正確,而普清臺比例變形。這時候需要在機頂盒的設置里的畫面比例項里設定4:3。
3、個別奇葩高清機頂盒無法設定畫面比例(比如我自家的),而我又無法忍受變形畫面。這時候的最優辦法就是采用機卡分離數字電視方案。目前新款的電視基本都內置了機頂盒功能,只需要額外購買一個CAM卡套,把數字電視卡插入卡套,再把卡套插入電視,設定畫面比例就能做到高清和普清節目都能以正確比例觀看。
這個方案還有3個優點。1是電視的視頻處理芯片的性能通常遠高于廉價的高清機頂盒。機卡分離方案去掉了機頂盒這個中間環節,畫面清晰度會有所提高。
2是沒有了機頂盒,少了一個大累贅,不用再用兩個兩個遙控器。
3是換臺速度大大加快,還能用EPG(電子節目指南)等高級功能。
CAM在大淘寶上有,100多元。注意要根據自己數字電視卡的加密方案買對應的CAM卡。
2017-04-21
呵呵,兩個故事講清楚。

1.遠看的話,越遠,越寬越好。電影院的屏幕就是典型,越大的房間,屏幕越寬。為啥?因為人眼的視野是這樣寬的,所以才有廣角鏡頭~~~

2.近看的話,4:3比16:9,個人更喜歡4:3,因為面積更大。問題是,顯示屏尺寸是以屏幕對角線長度來衡量的,同樣42寸的電視,16:9的比4:3的面積要小。根據高中數學,在給定對角線長度的情況下,1:1是面積最大的,也是最費材料的,廠家為了省成本會把電視越做越扁(尼瑪手機卻越來越瘦了),告訴你尺寸越來越大了,但是事實上面積并沒有你感覺的大了那么多。

3.呵呵,如果你發現15寸的4:3屏幕和19寸的16:9屏幕差不多高,請點贊。
2017-04-21
是大趨勢問題,因為現在已經進入到了高清時代,電視臺節目的制作也慢慢從標清轉到高清了,雖然現在還是高標清混播的。簡單來說,16:9就是高清的。
至于為什么人變形了,就是標清的節目做了上變換,你說的人變形應該就是片子做了變形,但是一般不建議這樣,應該用信箱的變換方式(左右加黑邊)。
為什么要做變換,因為現在很大一部分還是標清素材,做出來就是標清的片子,要想在高清上播出只能做變換,如果素材就是高清的,那就直接做高清的片子播出了。
2017-04-21
16:9更接近人眼所看見的視野的比例。所以問題應該是,為什么之前CRT顯示器都不是16:9的比例?

這就要從顯像管式電視機的顯示原理說起了。

比例設計成4:3是不得已而為之。顯像管的工作原理是由電子槍發射電子束,電子束擊中熒光屏,產生圖像。電子束會經過一個強磁場,通過改變磁場,使電子束發生偏轉,擊中熒光屏的對應位置,從而產生我們想要的圖像。因為是利用磁場偏轉電子束,從原理上講,最好把顯示屏造成球形,才是最好控制的,特別是在CRT顯示器誕生的年代,控制技術落后(晶體管都沒有被發明,大規模集成電路更是沒影),更應該如此。

但是球形不適合人類觀看,造成16:9的平面是一個比較好的適合人類觀看的比例。但是以當年的技術來說,這個顯示比例幾乎是難以實現的,即使能夠實現,成本也會很高。最終折中的結果,就是電視機被造成4:3的比例,并且顯示屏也不是完全的平面,而是略帶曲面,越是早期的CRT電視機,曲面就越嚴重。這個比例從實現上來講可行;從人類的角度上來講,也可以忍受。因此4:3的電視機就大行其道,相應的,電視信號也是4:3為主。

后來隨著IC工業的進步,能夠生產出更好的控制電子流流向的芯片,才漸漸的有了更平的平面,還有16:9的CRT顯示器。但是CRT顯示器的原理導致了這類產品一般價格較高,也就沒有普及。

現在,液晶出現了,一是可以實現真正的純平顯示。二是可以實現任意的高寬比,從而可以以較低的成本大批量生產16:9 的電視機。不僅比例改了,連顯示屏幕也變成純平了。而且由于液晶的競爭,CRT顯示器也逐漸停產 = =

最終,你看到的電視機就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只是硬件變了,我國的軟件設施卻沒有跟上,大把的4:3信號,然后你就在電視機里看見了一個個胖子。。。
2017-04-21
不是這方面的行家,回答不了為什么,僅提醒一個事實:

電影的長寬比
電影中的畫面大小由膠卷齒孔之間所紀錄的真實大小所決定。電影拍攝時常使用35毫米膠卷,所謂35毫米指的是膠卷的寬度,而膠卷兩側有齒輪孔。1892年由威廉·迪更遜和愛迪生所提出的通用標準,每個畫格(frame)的長度定為四個扣片齒輪孔高。膠片本身為35毫米 寬,但齒孔之間的寬度是 24.89毫米,高度則為 18.67毫米。

即膠片的有效記錄面積是24.89X18.67,長寬比為24.89/18.67=1.333154794(4/3=1.333333333)。

顯而易見,4:3的比例和CRT顯像管不存在任何因果關系。

————————————————————————————————
有些朋友認為電視沿用4:3是因為顯像管,說什么好呢?
當年造15"CRT顯像管的電視不成問題吧?如果沒有算錯,4:3,15"顯像管的尺寸應該是寬12",高9",如果要做成寬屏,寬度不變,只要做的矮一些就是寬屏了,咋就做不出來了呢?
2017-04-20
前面答案簡直是胡扯,根本原因就是同英寸下4比3比16比9更耗材罷了,就是成本問題,其他什么宣傳都是廠商騙人的把戲,大屏4比3看著明明比16比9強好多好伐
2017-04-20

  作為一個與科技同時代的人,我知道它的來由,是當年日本在探索高清領域的時候,最開始是走模擬的,許多相關的參數都要固化到電路上,可變的參數意味著電路成倍的復雜性,完全不象數碼科技這么靈活地改變許多參數那么容易,比例必須固定下來才能安全地往下發展。于是用幾種比例方案做優選,經過幾次國際觀摩討論,最后大家覺得16:9最為推薦,于是就這么定了。

  有考證精神的同學,請查找87年前后關于日本制定高清電視方面的資料就知道我說得沒錯。

  至于比例不對的問題,實際上是個二次問題。我的意思是說:4:3和16:9的差別是一個問題,如何切換、適應這個差別是第二個問題,這個問題是國人粗糙、無知、少識、貪婪、怪癖、懶惰等原因造成的。

2017-04-19
16:9更符合人眼的生理科學,之所以被壓縮是因為有線電視或者數字電視實際輸出是4:3.網絡高清信號和電影都是16:9左右,用網絡電視機頂盒看高清信號網絡電視就是完美的16:9了,不會變胖。不過廣電總局正在封殺類似的網絡電視應用,互聯網高清16:9是電視發展的趨勢……廣電總局阻擋不了,等你家電視看上高清信號你就知道意義了。
2017-04-19

因為16:9更符合黃金比例(其實更更符合的應該是16:10),所以16:9是電視的趨勢。至于為什么看起來胖了,是因為電視臺的信號還是4:3,和電視機不匹配,所以看到的畫面是變形了的!但現在16:9的頻道也已經有了,比如鳳凰衛視,比如cctv5,以及各大高清頻道。看這些臺畫面就是正常的,人也就不會胖了。

2017-04-19
我認為道理很簡單,大家可能想復雜了,從視覺表現層面來說:16:9要比4:3更容易表現大場景和場面(大家想想下16:9的畫面:千軍萬馬在平原上,中間主角沖在前面,氣勢宏大,構圖飽滿,如果4:3,主角兩邊的隊伍看到有限,要是看到整個部隊的話人又太小了,天和地空太多,構圖不飽滿),從視覺角度出發,因此電影率先從4:3轉為16:9,現在電影多用16:9,電視最早主要是看新聞等人為主要的內容,對背景和場面沒有很強烈的需求,因此4:3是可以的,但是現在電視也有很多大場面電影的播放需求,因此,逐步統一為16:9。
2017-04-19
電視機屏幕設計成16:9的比例,主要是因為這一比例更符合人眼的觀看習慣和視覺效果。首先,16:9的寬屏設計能夠提供更廣闊的視野,適合觀看電影和體育賽事等畫面豐富的內容,給人更身臨其境的感覺。其次,隨著高清視頻的普及,很多影視作品和網絡視頻都是采用16:9格式制作,因此這一比例也更符合現代內容的顯示要求。

再者,16:9的比例在顯示電腦畫面時,也更加靈活,可以兼容更多的內容格式,提升用戶的使用體驗。總體來說,16:9的屏幕設計更具時代性和實用性,滿足了觀眾對視覺享受的更高需求。
2024-07-27
因為電視機的尺寸是按對角線算的 對角線長度相同的情況下 越趨近于正方形 所要用的面板面積就越大 成本就越高這應該只是一個方面的原因
2017-04-25
省錢
2017-04-25
屏幕扁沒事,為什么屏幕里的人也那么扁,完全接受不能啊!
2017-04-25
16:9的視野更加廣闊,人變胖是由于信號源還是4:3或5:4
2017-04-25
我記得好像是因為在同樣吋數下,4:3的面積要比16:9的大,成本更高。然后在商家的誘導下16:9成了主流。
2017-04-25
16:9是黃金比例,更符合人們的觀看習慣!
2017-04-24
起初,技術問題,只有當屏幕設計成盡可能接近正方形時,才能相對均勻地正常顯示出來。
現在技術好了,就沒有這個限制了。
2017-04-24
16:9更有電影院的感覺吧,畢竟人的視覺范圍是這樣子的…
2017-04-24
我也覺得,現在的電視顯示都特別寬,真的是不好看
2017-04-23
感覺是商家為了省料出來忽悠人的,一樣英寸的顯示屏,16:9明顯面積更小
2017-04-23
看了很多回復總感覺很多人被廠家的宣傳忽悠地一愣一愣的還不自知…………
2017-04-23
16:9能表現更多的視野,也就是對觀眾視覺效果的滿足感,橫向拉伸剛好可以達到這一目地。所以屏幕大小才會有從1:1到4:3到16:9甚至是2.15:1
2017-04-21
從一個視角角度看,這個比例是比較舒服的。
2017-04-21
這個問題應該換成為什么16:9比16:10多比較好
2017-04-21
是因為本來都是16比9的信號被上下加黑條填充成了4比3。這就是有病的社會!
2017-04-21
黃金分割點。0.618。3/4=0.75。9/16=0.5625
2017-04-21
因為切割工藝,16:9能夠在一塊大板子上,切割出更多的屏幕。
2017-04-20
guokr有過討論。這是一種折中的比例方案,可以兼容4:3,1:sqr2的老電影
2017-04-19
你自己睜眼睛看看啊。你的視界不是差不多16:9的比例么。屏幕小的時候無所謂可以弄成方的。屏幕大的時候不就得充分利用你眼睛的可視面積。
2017-04-19
因為高清是1920*1080 標清是720*576 為了最好的適應 當然用的對應比例的電視
2017-04-18
相關問題
屏幕保護怎么保護屏幕?
屏幕保護是通過特定的程序或功能來防止屏幕傷害和耗損,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作用: 1. **防止燒屏**:長時間顯示靜態圖像會導致燒屏現象,屏幕保護程序通過周期性更換顯示內容可以有效避免這種情況。 2. **節省能源**:在一些設備上,屏幕保護可以降低亮度或更換為較暗的圖案,達到節省電量的效果,尤其是在使用電池的設備上。 3. **延長壽命**:通過防止過熱和減少屏幕長時間高強度使用,可以一定程度上延長屏幕的使用壽命。 4. **隱私保護**:一些屏幕保護應用可以在不使用設備時隱藏信息,防止他人偷窺個人信息。 總的來說,屏幕保護在各種情況下都有其重要性,能夠幫助提升用戶體驗和保護設備。
屏幕分辨率是什么意思
屏幕分辨率是指顯示設備(如電腦屏幕、電視、手機等)能夠顯示的像素數量,通常以寬度和高度的像素數表示。例如,1920x1080的分辨率意味著屏幕的寬度為1920個像素,高度為1080個像素。 分辨率越高,屏幕能夠顯示的細節越多,畫面越清晰。常見的分辨率有720p(1280x720)、1080p(1920x1080)、2K(2560x1440)和4K(3840x2160)等。選擇適合的分辨率可以提高觀看體驗,特別在游戲、影視等視覺體驗中尤為重要。
LED/LCD屏幕?
選購LED和LCD屏幕時,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顯示效果:LED屏幕一般采用的是背光技術,色彩更鮮艷、對比度更高,適合觀看色彩豐富的內容;而LCD屏幕的顯示效果可能稍遜色。 2、能耗:LED屏幕相對節能,使用壽命較長,適合長時間使用,而LCD屏幕在這方面則略顯不足。 3、價格:通常來說,LED屏幕的價格會高于同尺寸的LCD屏幕,但考慮到其更高的性能和更長的使用壽命,這筆投資還是值得的。 4、使用環境:如果是在明亮的環境下觀看,LED屏幕的表現會更佳;而在暗環境下,LCD屏幕可以獲得較好的效果。 總體來說,如果預算充足,建議選擇LED屏幕,它能帶來更好的觀看體驗。如果預算有限,LCD屏幕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我想買一個畫質好屏幕有大又靠譜的非智能電視單純的作屏幕用怎么就這么難?
如果你想買一款畫質好、屏幕大且靠譜的非智能電視,建議你可以關注以下幾個品牌和型號: 1、三星或LG的普通液晶電視。這兩個品牌的電視在畫質方面表現出色,色彩還原真實,適合用于顯示畫面。 2、索尼的普通電視。索尼不僅在智能電視上有良好表現,其非智能型電視的一些型號同樣畫質優秀。 3、傳統品牌如海信、創維等也有一些非智能的大屏電視,價格相對親民,性能也不錯。 在選擇時,建議你在實體店現場觀看效果,確保畫質符合你的需求。同時,確認電視的接口是否符合你的使用需求,比如HDMI或VGA等。 總體來說,大品牌的產品在質量上更有保障,建議多做對比,找到適合自己的那款。
家有42吋液晶電視屏幕碎了,現有完好的同等尺寸的屏幕,維修店好換吧?費用大概多少?
更換液晶電視的屏幕是可行的,前提是維修店可以提供相同尺寸和型號的屏幕。在進行更換之前,建議您先咨詢幾家專業的維修店,了解他們的服務和技術水平。 \n\n關于費用,通常更換液晶屏的費用會根據屏幕的品牌、型號以及維修店的定價策略有所不同。一般來說,屏幕更換的費用可能在800元至2000元之間,但這僅是一個大致范圍,具體價格還需根據您所在地區及維修店的實際報價來決定。 \n\n建議您在選擇維修店時,除了考慮價格,還要關注他們的信譽和評價,以確保維修質量。
手機屏幕進水了怎么辦
手機屏幕進水后處理的方法需要迅速采取,具體步驟如下: 1. **立即關機**:盡量避免手機繼續運作,以防短路。 2. **拔掉電源**:如果手機正在充電,要立即拔掉充電器。 3. **取出卡槽**:將SIM卡和內存卡取出,避免損壞。 4. **擦干水分**:用干凈的干布或紙巾輕輕擦拭手機外部,盡量吸去表面的水分。 5. **干燥手機**:將手機放入一個裝有干燥劑(如硅膠包)的密封袋中,或者放在米中,干燥劑能夠幫助吸收濕氣。這樣可以放置24-48小時。 6. **不要使用熱風**:避免用吹風機等加熱設備直接加熱手機,這可能導致內部組件損壞。 7. **專業檢修**:如果進水嚴重,建議去專業維修店進行檢修,避免自行拆機。總之,快速處理是關鍵,盡量不要讓水分停留太久。
手機屏幕里面進水了怎么辦
如果手機屏幕進水,建議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1. **關機**:首先要立即將手機關機,避免因短路導致更嚴重的損壞。 2. **拆卸配件**:如果可能,拆掉手機的外殼、SIM卡以及SD卡,減小損壞的風險。 3. **干燥處理**:將手機放入干燥劑(如硅膠干燥劑)或未煮過的米中,盡量靜置48小時吸濕。 4. **避免使用熱風**:不要用吹風機等加熱工具吹干,可能會損傷內部部件。 5. **專業檢測**:如果處理后依然不正常,建議盡快聯系專業維修人員進行檢測和維修。 最后,手機進水后無需嘗試開機,確保徹底干燥再進行后續操作,保護手機的安全和使用壽命。
手機屏幕容易碎嗎
手機屏幕是比較脆弱的部件,容易受到外力沖擊而碎裂。一般來說,以下幾個因素會影響屏幕的耐摔性: 1. **材質**:大多數手機屏幕使用的是玻璃,雖然部分品牌會使用強化玻璃,但依然無法完全避免破碎。 2. **保護措施**:使用手機保護殼和屏幕貼膜可以有效降低屏幕破碎的風險,特別是在摔落時。 3. **使用習慣**:隨意放置手機、在不平面上使用等也會增加屏幕受損的機會。 4. **型號差異**:不同手機品牌和型號的屏幕耐摔性差異較大,高端機型通常會在材料和設計上更為用心。 總體來說,手機屏幕容易碎并不是個例,但通過合理的保護措施可以大大降低破損的風險。

裝修要花多少錢?
10秒測算報價

裝修總價
用戶協議隱私協議
免費獲取裝修報價明細

滬ICP備13002314號-1 滬B2-20170342 組織機構代碼證:66439109—1

中國互聯網協會信用評價中心網信認證 網信編碼:1664391091 舉報電話:400-660-7700

齊家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 ? 2005-2025 www.jjfuru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海市| 五指山市| 周宁县| 徐水县| 常州市| 体育| 东安县| 子洲县| 泉州市| 都安| 达尔| 奉贤区| 海淀区| 濉溪县| 钟山县| 遵义市| 衡阳市| 屏南县| 夹江县| 长兴县| 海兴县| 宁乡县| 曲水县| 高清| 莱阳市| 县级市| 永靖县| 榆林市| 新安县| 喀喇| 绥芬河市| 肇庆市| 东阳市| 武宣县| 旺苍县| 三穗县| 大余县| 扎鲁特旗| 随州市| 荥阳市| 南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