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上油污難洗干凈,不都是「界面」惹的禍。密切接觸的兩相之間的過渡區 (約有幾個分子的厚度)稱為界面 (interface)。界面的類型根據物質三態的不同,可以分為氣—液、氣一固、液一液、液—固和固一固等界面。前兩種界面都有氣體參加,此類界面習慣上常稱為表面 (surface)。那要是以同樣光滑程度去比較塑料碗、不銹鋼碗及陶瓷碗,誰能夠比較好清洗呢?那就要說到「表面自由能」及「疏油性」了。疏水容易疏油難,做到疏油的話,表面形貌要求更高。「疏油表面能」有效阻止或減少有機污染物的附著,表面自由能越低,越不容易吸附臟污。
當液滴在固體表面上,形成薄膜或液珠,代表著液體與固體的親和力強弱,又可稱之為潤濕(Wetting)行為。當液體在固體表面之潤濕程度,為液體與固體間的表面張力、表面能與接觸角而定。表面能是指創造物質表面時,破壞分子間化學鍵所需消耗的能量。在固體物理理論中,表面原子比物質內部的原子具有更多的能量,因此,根據能量最低原理,原子會自發的趨于物質內部而不是表面。表面能的另一種定義是,材料表面相對于材料內部所多出的能量。把一個固體材料分解成小塊需要破壞它內部的化學鍵,所以需要消耗能量。
而接觸角(Contact Angle, θ)與表面能(SurfaceEnergy)為衡量材料本身親、疏水性的指標,接觸角(θ)系指固體表面與液體表面兩者之夾角稱之。接觸角之理論試驗值為 0~180 度,當 θ<0 度時表面完全濕潤,當 θ>180 度時表面不完全濕潤。當 θ=1,則液╱固體之吸引力大于液體間的吸引力。接觸角的大小與表面的疏水性有關,當物質與水滴的接觸角越大,疏水性越高;物質與水滴的接觸角越小,親水性越高。此外,氣體與固體兩者間的「表面張力」稱為「表面自由能」(SurfaceFree Energy);當表面自由能越大時,表面能可吸附的液體(液滴)能力就越大,液體吸附面積也越大,導致表面接觸角越小。只不過表面能為「原因」,接觸角為「結果」而已。而液體的表面自由能即表面張力可以通過實驗的方法直接測得。
方法一:用胡蘿卜頭清洗
把做菜時切下不用的胡蘿卜頭,在火上烤一烤之后,用來擦拭不銹鋼餐具即可。
方法二:用番茄醬抹茶
可以用過期的番茄醬,涂抹在那些失去光澤的不銹鋼餐具上,停留10分鐘后,用紙巾擦去,再用熱水沖洗干凈,用布擦干,你的不銹鋼餐具就會瞬間煥然一新了,因為番茄醬中的醋酸成分和金屬會發生反應。
方法三:用鳳梨皮(菠蘿皮)煮不銹鋼餐具
不銹鋼餐具難刷洗,但是只要將不銹鋼餐具放入鍋中,加清水,投入一些鳳梨皮,煮滾二十分鐘,待冷拿出,個個光亮如新!
滬ICP備13002314號-1 滬B2-20170342 組織機構代碼證:66439109—1
中國互聯網協會信用評價中心網信認證 網信編碼:1664391091 舉報電話:400-660-7700
齊家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 ? 2005-2025 www.jjfuru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