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舒適分為兩種,第一種是放家里的沙發,另一種是放公共場合的沙發。
家里的沙發坐墊和靠背不主張太軟,坐墊和靠背比較軟的沙發一般會讓人馬上感覺舒適,但是不適宜久坐,坐久了會讓人和沙發接觸的地方血液流通不暢。會很難受。
公共場合反之。
如果沙發坐下的一瞬間就讓人感覺舒適,那么這個沙發不能久坐。題主慢慢思考吧。
2017-04-21
逝水無痕_2786
裝修中,最要緊的是隱蔽工程的驗收,有不動的可以問我
舒服不舒服坐坐就懂了
2017-04-25
你的問題其實問得不清楚。嚴格來說人因工學其實并不能解決“舒適”的問題。
人因工學起初是應戰爭工具開發需要而興起的綜合學科,而后因其理論中數據化的優勢,優先應用于辦公或標準化生產等工作環節,其目標是高效,追求的更好支持多數人(而不是某個個體)的操作需求。而后轉為為很多標準和條例,關乎安全、關乎環境、關乎身體健康、關乎情緒管理,但是最終目標仍然是針對標準平均人的高效操作。
而“舒適”其實是一個個體“體態、心理改變過程中”的瞬間感受,如果你的身心狀態非常好,體態的改變可能不能引起你的感受改變,但如果你已經走了很久,腿部肌肉緊張疲累,哪怕有機會讓你蹲下來,你的身體都會有“舒適”的感受。有時身體非常疲累但是心情突然改變,也會引起舒適或緊張的感受。
一般的沙發都會非常柔軟,陷落其中會覺得很舒服,這是因為除了有體態的改變,還有陷落過程重心緩慢下降的一個體驗,同時,包裹性的支撐感,也會讓你被支撐的肌肉瞬間放松而感到舒服。
但是這種改變是非常短效的,而且軟體的支撐感失效后,人體一些肌肉群會為了維持這種不穩定姿態而重新緊張起來,造成新的疲勞,所以,坐在軟體沙發上,其實很難長時間保持一個姿態,也非常容易感到疲勞。
關于“坐”的人因工學,核心都是體態的正確、運動協調、健康安全、高效、適應大多數人群,在辦公椅上是最集中的體現。沙發里的應用也有,但非常少,因為人們買沙發的關注點不在體態、運動、高效。 至于量產的人因工學家具,其實非常多,只是目前大家都不愿意花錢在上面。
2017-04-21
建議去買一本相關書籍閱讀來了解什么是人體工學,現在有專門講家具人體工程學的書籍。但是書不是萬能的,只能提供基本的參考數據,在開發過程中不斷測試發現問題、解決實際問題比較有意義。可以查閱一些國外品牌的沙發設計,查閱一些宣傳手冊,一般都會有描述。
2017-04-20
設計符合人體工學的家具,特別是一張沙發,主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1. **形狀與結構**:沙發的設計要遵循人體自然的曲線,提供良好的支撐。背部、腰部和肩部的曲線需要得到適當的承托,尤其是腰部要有足夠的支撐,以防止久坐后感到疲勞或不適。
2. **材料選擇**:選擇高彈性的海綿或乳膠作為內填充材料,能夠在坐下的瞬間迅速回彈,并給予身體適當的支撐。表面材料則要柔軟,能夠增加觸感的舒適度。推薦選擇透氣性良好的布料,避免長時間坐后悶熱。
3. **高度與深度**:沙發的高度要適合大多數人群,通常坐面離地高度在40-45厘米之間。而深度要保證坐下后,背部可以完全倚靠,同時腿部在接觸地面的情況下,產生適度的屈曲。
4. **內部支撐**:設計上應有適當的內置支撐材料或設計,如彈簧結構,來增加舒適性和耐用性。尤其是在坐下時應能分散壓力,減少單點承受過大的重量。
5. **坐墊設計**:坐墊的軟硬度要適中,太硬會造成不適,太軟會導致身體下沉影響支撐,影響舒適感。
設計一款沙發,讓人坐下馬上感到舒適,最重要的是從以上幾個方面綜合考慮,同時通過實地測試來不斷調整與改進。用戶的反饋是設計的關鍵,確保設計的沙發符合市場需求與人體工學。
2024-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