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其實很抽象,至今也沒有一個科學標準的說法。
我只能說孩子的世界天馬行空,心智在發育,喜好也經常在變化。對于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不同喜好的孩子,應該提供適合TA健康成長的家居空間。
兒童房設計要伴隨這孩子的成長可變化,而不是一成不變的。現有的家具產品大多都是清一色的白,又或者是有點花紋圖案啥的,買了可能暫時適合孩子現在的年齡段,但是如果孩子再長大一些了呢?TA或許就覺得太幼稚了,這時候如果想要換的話,就只能重新買過新的家具了。
鑒于這個問題。有些家長就選擇買成人的家具,來解決這個會過時的問題。但是這只能說是很委屈的選擇,因為孩子會委屈呀。小孩肯定喜歡色彩鮮艷,有更多主題圖案的家具,如果給TA一個很蒼白,偏成人的家居環境,對家長是省錢省事了,但是對于孩子而言,就失去了很多兒童房帶給TA的樂趣。長遠看,孩子理應擁有的和被鼓勵的想象空間可能沒有了,以及一些內在氣質的形成都與家居的環境息息相關。
最佳的兒童房設計,應該是讓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及個人意愿去DIY自己家居空間,這時我們如果將家居環境變成可以進行變裝的,那事情就比想象中輕松得多了。
目前,可參考創想家(Creator)后續家居變裝服務,讓整個房間風格煥然一新(家居變裝),讓家居空間不再受孩子年齡和個人喜好變化的限制。爸爸媽媽在無需丟棄與更換家具的情況下,就將家居空間煥然一新。家居變裝換裝就像手機換手機殼一樣簡單,給孩子一個永遠不會過時的兒童房。
2017-04-22
windye163
都怕裝修甲醛超標,究竟甲醛從哪兒來呢?
這題目我只能硬答了,因為我完全和設計不沾邊,只是孩子媽,讀過幾本蒙氏。
以蒙氏理論來說,建議孩子從零歲與父母分房睡,這點我沒做到。
但是我確實贊同依據孩子的特性單獨準備兒童房,特別是3-6歲這個階段,有單獨房間的孩子,整理能力和其他方面的能力會發展得相對好一些。
之所以不是0-6歲,是因為0-2歲這個階段基本上是在嬰兒床上度過的,大部分孩子1周歲以前不具備行走能力,所以房間的設置對其影響不大。
分房睡的重點是床和家具包邊,安全是大事。建議床貼地,我家孩子在6歲以前每年至少摔下床兩次,分房睡床做了隔擋以后反而睡得非常平靜,睡姿也好過一起睡,估計是和我們一起睡太熱了。
3-6歲的孩子對爬、跳、走、跑非常感興趣,但平衡能力欠佳,因此兒童房里避免容易掉落和尖角的家具,能包防撞條最好,最好無桌椅,除床貼地外,以各種坐靠墊和沙發為主,三五個大大小小的整理箱方便孩子放玩具就可以了。書放在布藝袋子里。有能力做滑滑梯的話也很不錯。
7-12歲因就讀小學,需要增加學習桌,推薦可升降的用于設計類人士使用的桌子和人體工程學電腦椅,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坐姿。可以根據孩子需要增加書柜和桌柜。
13-19歲孩子就讀初高中階段,有條件可以配備實驗室或其他孩子興趣所在的專用工作間,可以復合在兒童房里一角,也可以另外單獨做。兒童房里需要增加衣柜,由孩子自行打理自己的衣物。
20歲以后的孩子除自己的臥室以外,書房和工作間都單獨開來比較好。
我自己在十四五歲的時候才有單獨的房間,房間衛生包括自己的衣物和書架書桌柜子需要我自己打理;十六歲以后需要整理包括父母房間在內的衛生和抽屜。所以我的分類整理能力較好,甚至加強了我的邏輯思維,能夠面對問題時快速抽取主干部分解決掉;這種能力類似于拉開一個抽屜,迅速決定哪些可以扔不用問,哪些要問一遍再扔,父母習慣的拿東西方式及兩人的區別,以及在父母找不到東西時回答某件東西在桌子左邊還是右邊第幾個抽屜哪個位置。
2017-04-20
兒童房的設計可以根據孩子的不同年齡段來進行劃分,通常有以下幾個階段:
1. 嬰幼兒階段(0-3歲):這個階段的重點是安全和舒適,選擇軟裝和家具時要避免尖銳邊角和有害材料。可以使用柔和的色彩和簡約的設計,家具如嬰兒床、換尿布臺等是必備的。需要保持空間的整潔,便于家長照顧。
2. 學齡前階段(3-6歲):這時孩子的好奇心和活動能力增強,可以加入更多的玩具和色彩。設計時可以使用鮮艷的顏色,或者根據孩子的興趣(如動物、卡通)來布置。家具應考慮可調節的高度,以適應孩子的成長。
3. 學齡階段(6-12歲):這個階段的兒童逐漸開始有自己的想法,房間可以更具個性。可以加入書桌和書架,創造學習的環境。色彩和主題可以更為多樣,鼓勵孩子參與房間的設計,讓他們感受到空間的歸屬感。
4. 青少年階段(12歲以上):在青少年階段,個人隱私和獨立性變得更為重要。可以選擇更成熟的色彩和款式,以及符合青少年興趣和生活方式的家具,比如可以放置娛樂設施和學習空間。需要保持靈活性,以便將來可以隨時更新。
總體來說,兒童房的設計應該根據孩子的成長階段變化而調整,既要滿足安全、舒適的基本要求,也要考慮到他們的個性發展和使用需求。
2024-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