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土建改造及其他基礎項目
1、土建改造和基礎項目包括:墻體拆除、新砌墻體、石膏板隔墻、現澆混凝土、包下水管、墻頂面抹灰、下沉式衛生間回填、地面找平等;
2、墻體拆除
2.1、墻體拆除時不得破壞承重墻、構造柱、剪力墻等,拆除區域和范圍必須征得相關部門審批認可方能施工;
2.2、現場拆除前必須對拆除區域進行劃線,明確拆除區域,并沿劃定線進行雙面機具切割,避免拆除時造成相鄰墻體松動,然后在使用其他工具敲打、拆除;
2.3、墻體拆除前,必須對相鄰物品、設施、設備進行有效保護,避免造成破壞,增加施工成本;
2.4、拆除人員必須具有一定的專業水平和職業道德,避免野蠻施工,降低墻體拆除的破壞性;
2.5、拆除后產生的建筑垃圾必須第一時間運至小區物管指定的建渣堆放區域,運送途中應注意保護公共空間不被污染,公共設備設施不被破壞;
2.6、拆除完成后,必須第一時間對拆除斷面進行抹灰處理,達到養護效果后方可進行表面安裝或其他裝飾性施工;
2.7、因拆除產生的給排水管道、強弱電線路及其他設備設施外露的,必須第一時間進行改道或移位處理,保證給排水和強弱電的通斷,外露的電線線頭必須及時包扎,避免安全隱患;
2.8、因拆除施工對土建防水層造成破壞的,必須進行恢復,達到應有的防水功能;
3、新砌墻體
3.1、新砌墻體所用材質一定要符合國家安全要求,盡量使用空心、輕質磚塊進行砌筑,砌體偏移土建承重梁的,禁止使用粘土實心磚;
3.2、使用空心、輕質材料進行砌筑時,表面如需安裝其他物品、設施、設備或進行其他項目施工需要固定時,砌體基層必須采取加固措施,避免后期安裝項目或施工項目出現松動、脫落;
3.3、墻體砌筑前,必須進行現場交底,明確砌筑區域、材質等,并對砌筑區域進行現場放線,提前評估空間利用的合理性;
3.4、砌筑前,應對磚塊進行灑水濕潤,增強磚塊之間的粘結性能;
3.5、砌筑時,使用水泥砂漿進行粘結,水泥標號不低于P.O32.5,河沙為中粗砂,水泥河沙砂配比為:1:3,必須攪拌均勻;
3.6、砌體灰縫大小一致、填灰飽滿、均勻,不得出現空洞;
3.7、砌筑前必須對新砌面和原土建基層接觸面的抹灰層進行剔除,以增加新舊墻體的粘結強度;
3.8、新砌墻體應預留抹灰厚度,完成抹灰后,應和原土建基層保持同一平面,并且,與土建基層平面接觸處,應將原墻面剔除寬度不小于10CM,作為新舊抹灰層連接面,連接時必須敷設鋼絲網,避免墻體干燥過程中收縮引起開裂;
3.9、新舊墻體連接時,必須使用拉接筋,保持砌體橫向受力,避免墻體干燥引起的收縮導致開裂;
3.10、砌體基層垂直度誤差不超過6MM,平整度誤差不超過4MM,完成表面抹灰后,平整度誤差不超過4MM,平整度誤差不超過2MM;
3.11、砌體預留洞口時,必須加裝預制水泥過梁或鋼制過梁,保證洞口上方墻體受力支撐,避免墻體變形;
3.12、砌體盡量保持在原土建受力梁柱上施工,如確實需要在原土建受力梁柱以外的區域施工,必須注意砌體基礎載荷,在受力梁柱或土層上砌筑墻體的,必須進行基礎加固,保證砌體的穩固性;
3.13、砌筑時,除上述規范外,還應符合國家、行業相關標準和規范,當公司標準和國家或行業標準發生沖突時,一律以國家或行業現行標準和規范為準;
4、石膏板隔墻
4.1、石膏板隔墻適用于無承重要求的隔墻制作,普遍采用輕鋼龍骨基層,有特殊造型要求的可使用木龍骨,有防水要求的區域嚴厲禁止使用石膏板隔墻;
4.2、石膏板隔墻施工前,必須進行現場放樣,確定隔墻制作區域以及空間布置是否存在隱患;
4.3、輕鋼龍骨隔墻時,天地U型龍骨必須使用規格不小于8×10m的金屬脹管進行固定,固定點間距不得大于60mm,豎向龍骨間距不得大于30cm,隔墻跨度較大時,必須使用九厘板以上厚度的多層板進行襯底,以保證隔墻整體平整度;
4.4、隔墻內有預埋件或線路布置的,必須先確定預埋件位置或線路布置走向,避免和龍骨產生空間沖突,發生空間沖突的,必須增加龍骨數量予以固定;
4.5、豎向龍骨橫向連接必須使用配套穿心龍骨,避免豎向龍骨左右晃動而導致隔墻不牢固;
4.6、隔墻平面有安裝要求的,必須使用木工板進行襯底,預留門洞處,沿洞口三方必須使用木工板加固,以保證后期門套能順利安裝;
4.7、有隔音要求的石膏板隔墻,必須在完成石膏板封裝前對夾層空心進行隔音材料填充;
4.8、天地龍骨和豎向龍骨搭接時,必須使用專用鉚釘或專用龍骨駁接鉗進行固定
4.9、隔墻制作時,完成龍骨架組裝后必須經過驗收,合格后方可進行石膏板封裝;
4.10、石膏板封裝時,必須根據龍骨間距確定板材尺寸,封裝面積大于石膏板標準規格的,必須在石膏板接縫處加裝木工板進行襯底,作為石膏板搭接基層,嚴厲禁止石膏板搭接處鏤空;
4.11、石膏板固定采用專用自攻螺絲,縱向間距不得大于20cm,且螺絲帽必須略低于石膏板平面;
4.12、石膏板接縫必須預留3-5mm填充縫,避免因接縫鏤空導致表面開裂,且石膏板材切面不得出現毛須、飛刺等;
5、現澆混凝土(家庭裝修出現幾率較?。?;
6、包管
6.1、包管主要針對房屋內裸露的給排水管進行的遮蔽性施工,包管時必須預留出原有的檢查孔、開關、閥門、表箱等,必須保證以上項目能正常發揮功能;
6.2、根據相關法律、法規規定,為保證用氣安全,所有燃氣管道不允許封閉;
6.3、根據管道分布區域及表面裝飾項目的不同,包管所用材料可根據廚衛等貼磚基層采用磚塊、陽臺等表面進行乳膠漆施工的采用石膏板、有特殊裝飾要求的根據設計要求確定;
6.4、包管時,盡量采用砌筑法,沿管道周圍進行砌筑,和原墻面形成方形空間,將管道置于方形空間內,保證后期貼磚時沙灰層和砌體充分接觸;
6.5、如客戶對空間利用有特殊要求的,經確認后可采用封堵法進行施工,但必須在完成管道和原墻縫隙封堵后,對裸露的管道外壁使用鋼絲網敷設,以增加后期墻磚鋪貼的連接強度;
6.6、包管前必須對有防水要求的基層進行防水施工,確保防水質量合格后再進行包管施工;
6.7、包管時,磚塊的選用盡量少用或不用粘土實心磚,以減少建筑物自身重量;
7、墻頂面抹灰
7.1、家庭裝修中墻頂面抹灰包括新砌墻體表面、拆除斷面、基層修復等范圍;
7.2、抹灰前必須將基層進行灑水濕潤,保證基層濕度,以避免抹灰層空鼓、脫層;
7.3、大面積施工時,必須對基層進行打點、沖筋,作為抹灰面的平整度和垂直度的基準點;
7.4、新舊墻體連接處,在新砌墻體抹灰前,必須將原墻接縫處抹灰層剔除不少于15cm寬,并預埋鋼絲網,然后再統一進行抹灰處理,以盡量降低后期開裂的幾率;
7.5、混凝土基層抹灰時,必須清除干凈表面油污,避免后期抹灰層脫落,并均勻涂刷素水泥漿料后再大面積施工;
8、下沉式衛生間回填
8.1、回填前必須完成所有預埋項目和防水施工,測試預埋項目及給排水改造是否符合施工規范,確保無安全或質量隱患后對防水施工進行閉水試驗,確保無滲漏后開始回填;
8.2、回填前還應對預埋的給排水管道使用砌筑法進行保護,確?;靥钸^程中不會對預埋件或管道造成破壞;
8.3、回填材料必須采用輕質材料,如爐渣、輕質磚塊,嚴厲禁止使用建渣作為填充骨料進行回填,采用輕質材料回填時,必須將骨料搗碎,盡量保證骨料大小均勻,并添加1:6的水泥砂漿適量,攪拌均勻后澆筑至回填區域,以避免骨料松散導致塌陷或變形而破壞預埋件和因回填層塌陷拉裂防水層和表面地磚;
8.4、回填前必須對填充骨料進行適當灑水濕潤,以保證骨料和砂漿的粘結強度,骨料澆筑后,不得再注入明水,避免回填層積水導致后期潮氣蒸發對相鄰施工項目造成影響;
8.5、填充骨料澆筑時應使用木棍將骨料搗實,搗實過程中用力要均勻,用力不可過大,避免內部預埋件和給排水管道造成破壞;
8.6、回填高度確定時,必須預留表面施工材料厚度,確保完成面和相鄰地面具備合理高差,否則會影響后期地面排水;
8.7、完成回填后,砂漿找平層水泥砂漿標號必須符合要求,找平時,應根據地面排水管口布置預留出排水坡度,并對找平層進行壓光處理,確保符合表面防水施工要求;
8.8、找平層完成有效養護后,表面進行二次防水施工,經檢驗合格后方可進行墻地磚鋪貼;
9、地面找平
9.1、地面找平主要包含地板安裝基層的處理、自流平地坪基層處理、回填層表面的硬化、花園地面夯實后的表面硬化等;
9.2、裝修工程入場后應及時檢查原土建地面平整度,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需找平處理的,需盡量提前處理,避免其他施工項目完成后因地面找平滯后造成木制作、乳膠漆或墻紙基層受潮、發霉;
9.3、特殊情況需后期找平處理的,必須提前對已完成的施工項目進行防潮保護,在直接和砂漿接觸的乳膠漆或墻紙基層進行防潮液涂刷,起到隔離作用,涂刷面積基本按照被保護面上返15cm,砂漿層地面平延20cm,對木質項目采用丙綸等防水卷材進行隔離;
9.4、找平前,彈出房間水平線,找出平整度最大誤差尺寸,確定找平厚度,根據找平厚度彈出施工基準線,作為實際找平完成面水平高度控制線,施工面積較大時,應根據水平高度控制線為依據,對找平區域進行打點沖筋,便于整體平整度控制;
9.5、找平時,先對找平基層進行清理并灑水濕潤,但必須避免因灑水過多造成滲漏,水泥砂漿比例為1:2.5,攪拌均勻后使用直尺方對砂漿進行趕平,砂漿初凝后,采用原漿找平的工藝對表面進行壓光處理;
9.6、原漿收光后,砂漿面需要養護,期間不允許上人、堆放物品等破壞行為,養護時間夏季不得少于48小時,冬季不得少于72小時;
9.7、施工過程中,應盡量避免對其他施工項目造成污染,出現灰漿濺出的應及時清理,盡量將對其他施工項目的影響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