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法律規定你這個分貝遠遠超出標準了。
你們可以:
1、通過改裝窗戶降低噪音
2、訴訟要求退房、索賠
二選一,或者先1后2(修復后索賠),或者先2后1(退房不成修復)。
業主不是律師,業主不要去學法律,業主要學怎么組織。不能100%勝訴我們才去打官司,而是我們要打官司,然后通過我們努力去提高勝算。一開始可能只是0,慢慢的接近100%,然后開發商就會主動找我們,我們再提條件。
業主現在什么都沒做(信訪、鬧事對開發商沒有壓力),求他什么他也不會答應你。他不需要對你有誠意,有誠意反而壞事。而業主現在要做的就是把大家組織起來,并且在思想上統一,讓大家放棄光靠政府就能維權成功的幼稚想法,放棄搭便車的想法(我不維權等你維權成功了我再跟進),主動拿起法律武器,挑戰開發商,保護自己。
業主維權失敗通常并不僅僅是因為法律規定這樣或者那樣,即使法律規定對業主有利也打不過開發商,這就是這種訴訟的特點。我們把這類案子統稱為 “商品房集團訴訟”。
如果我們把小區業主——100戶或者1000戶——看做一個整體,假設他們是一個人。這個人相當于買了100套、1000套房子,也就是整個在建工程,如果工程有嚴重的質量問題,他肯定訴訟了,說不定在你找政府的時候,人家官司都打完了——畢竟是數億元甚至數十億元標的投資,貨不對板砸在手里怎么辦。
但是當這個原告被拆成100份或者1000份的時候,情況就不同。每個人都認為應該維權,又總是覺得自己是集體中的一員,希望追隨整體行動。這樣“如果領頭的人帶領我們走向成功”,大家都是這么想的。但是領頭的人自己也不知道該怎么辦,第一次維權,第一次打官司,第一次信訪。我們還有個特點,就是領頭的人特別多,有的時候維權還沒見到一絲希望,業主就已經因為方案、利益、談判報價這些問題吵起來了,大家都希望說服(領導)對方。
大多數商品房集團訴訟的失敗是在于業主普遍的搭便車心理。就是等著有人先沖在前面,持續觀望,勝利了就跟進,失敗了就引以為戒慶幸自己沒有投入成本。如果一個業主自己花錢打贏官司,把判決書張貼到小區去,可能很多人都不會去打官司——但是如果物業公司通知他們去領賠償款,那么沒有人不去領的,除非不知道。
除了搭便車,維權資金也是難題。單個業主在任何需要用錢的地方都會頭痛:大到一個小區的鑒定、測繪、評估,小到一筆差旅費、橫幅錢甚至具體行動給大家買的礦泉水,都沒有錢去買。業主只能從一系列工作事項中,選擇成本最低的維權方法——談談。就是一無證據、二無行動、三無專業,全靠嘴炮。
上述情況并不是某個小區的偶然,而是這種案子的必然,你買房對此毫無感覺,賣房的開發商可是非常清楚。開發商,我們一般叫他甲方,對策非常簡單:熬。
業主們是非常希望開發商或者政府出面談判的,他們要提各種條件給開發商,而開發商萬萬不要答應——答應了哪怕只是一部分都會增加他們的希望,這對開發商是不利的,因為開發商永遠不可能滿足全體業主(一對多談判的特點),但是熬可以解決一切問題。
業主通常會自發的形成三個群體:業主代表、維權鐵桿、觀望人群。一般業主代表從1、3~5、20人都有,至少有一個精神領袖;維權鐵桿一般二十到五十人,多見30人,可能支持不同的業主代表。觀望人群等于小區全體業主減去前面兩個群體,占小區人數的90%以上。
開發商壓力最大的時候,是某個導火索爆發后,業主自發組織初期,大規模的信訪或者示威活動開始,這個時候業主能組織百人到上千不等規模的游行(多見一二百)。這個階段開發商的策略就是消極回應:不是不談,但是沒有誠意。而政府則是根據壓力不同選擇維穩方案,如果業主人數規模很小,就安撫,如果人數較多,就打壓。這個方案調整也和業主行動的地點有關系。
經過無誠意的談判加上渺茫的信訪甚至暴力事件,業主人數就會開始下降。觀望人數會增加。
只要熬的時間足夠長,前面已經提到了,業主就會開始分裂。業主(代表)會分裂成不同的派系。分裂的原因很多,比如基于對維權途徑的不同意見,對維權方案的不同意見,對談判方案的不同意見等等。分裂、內斗、猜忌、爭吵。一旦業主開始分裂,再想統一起來就沒有可能了。通常每個項目只會有一個小群體和開發商達成比較理想的和解方案,而其他小群體大部分不是投降在半路上,就是干脆和觀望的大多數一起永遠的沉默了。觀望群眾基本是0補償。觀望也能拿到錢的,一般和政府有關。比如政府的福利房小區,單位去維權,職工去領錢。這就是整體,比如一個企業,和松散個體,一大群業主的區別。哪怕是最老的,破產的,一大群退休老干部的倒閉國企,戰斗力也比松散業主強。
維權頭3個月,大家都很積極,在3個月到2年時間,得過且過,等到2年的時候,基本該投降的投降了,該收買的收買了,該放棄的放棄了,該打擊的打擊了(以上全部說的是業主代表)。這個事情就結束了。民事訴訟的訴訟時效是兩年,到了這個時候,有很多該打的官司,也因為無知,永遠不能勝訴了。
無論法律如何規定,無論房子多爛,無論開發商多么無恥,也沒有人再有動力去討說法了。貸款還是要還的。這種事情每天都在重演。
我的工作,就是指導幫助業主代表怎么組織起來,對付開發商。我的方法不一定有效,但是成功率肯定顯著地高于普通人。我建議你們可以嘗試先從集資開始,對整個小區就維權進行一次眾籌,每人數百元或者數千元(基于小區的平均經濟實力)。
1、由3名業主代表聯名成立一個共管賬戶(工商銀行有這個服務)
2、由業主代表在當地公安機關報備,表明該賬戶的性質和資金用途(對開發商維權的資金)
3、安排兩個業主(最好有財務工作經驗)擔任會計出納,記賬并公開每一筆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