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慣例,還是以講故事對話的形式來回答這個問題:
“彥祖,我們的小工作室開張一段時間了,5個人,一直以來總覺得凝聚力不夠、散漫、沒有工作的氛圍,今兒這個有事,明兒那個請假,安排個事總是執(zhí)行不到位,安排的越多,我最后擦屁股的越多,好不容易培養(yǎng)個人,剛能干點活就跑了,總之是一盤散沙啊!
原來自己在家裝公司工作的時候,沒覺得帶隊伍有多難,現(xiàn)在自己做怎么這么難啊?
老司機!我們這種七八條槍的小隊伍到底該怎么帶怎么管啊?”小梅說
“我也經(jīng)歷過你現(xiàn)在的這個階段,其實這種人數(shù)少的團隊最難帶。
必須要通過:
理想
信念
紀律
獎懲
納新
這五個步驟來建設(shè),才能逐步的穩(wěn)定下來,進入下一關(guān)。
我們成象設(shè)計經(jīng)歷了好長時間才摸索出這一套經(jīng)驗!”老岳說
“老司機,快,說粗你的故事!”
理想
“西游記里唐僧徒弟四人,論本領(lǐng)個個都比唐僧厲害,為什么唐僧是師父?是領(lǐng)導者?
三國演義里,劉備為什么能獲取關(guān)張二人擁護?請到諸葛亮這種大知識分子?
為什么能耐不大,個頭不高的宋江可以領(lǐng)導眾好漢?
為什么北大圖書管理員的毛先生可以橫掃六合,登高而呼: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很簡單,因為他們都有理想有使命。
什么是理想?使命?
理想就是:我認為世界本該呈現(xiàn)的樣子。
使命就是:我想把世界改造成什么樣子。
比如:
唐僧的理想是:眾生脫苦。
于是唐僧的使命就是:西行取經(jīng)。
劉備的理想是: 結(jié)束動蕩。
于是劉備的使命就是:大一統(tǒng)。
宋江的理想是: 社會清明公正。
于是宋江把好漢聚集在替天行道的大旗之下。
毛主席的理想是: 救亡圖存。
于是毛主席的使命就是:革命、革命、再革命,從暴力革命到文化革命!
你看,人類有凝聚力有影響力的組織,無論規(guī)模大小,無一例外的總是有理想有使命的。
那么一家設(shè)計公司的理想使命該是什么?
一家服務家裝客戶的小工作室的理想和使命又該是什么?
比如,成象設(shè)計的理想就是:通過對人性、商業(yè)和美的洞察來創(chuàng)造價值,提供更美好的家居體驗。
所以我們的使命就是把成象設(shè)計打造成室內(nèi)設(shè)計行業(yè)的奧美。
了解了什么是理想,那么如何解釋理想的具體內(nèi)容呢?
這個方面我覺得松下做的非常好。
去年去美國看CES,看到了很多科技企業(yè)的展示,(了解詳情可點擊《CES-補刀 吐槽那些難看的展廳設(shè)計》)其中對我觸動最大的就是長虹和松下之間的差距,長虹整個的展示全部圍繞著“貨”,聊的都是產(chǎn)品的指標。
而松下整體的展示卻是圍繞著價值觀。松下通過展覽在告訴你:
它未來想成為誰?
它想在你的生活里扮演什么角色?
它對未來世界的想象是什么?
以及現(xiàn)在為了理想做了什么?
你看松下用具體形象化的展覽告訴你,它的'理想'和‘抱負’。
那么你作為一個領(lǐng)導者,你對未來的想象呢?你要在未來扮演的角色是什么?你決心承擔些什么呢?
信念
有了理想,找到了方向,我們就算開始了追求之路。
那么你注定會經(jīng)歷艱難險阻。
而你遇到困難之后如何面對的?
又是如何自處的?
更重要的是,在你面對質(zhì)疑和困惑的時候,你相信什么?
面對考驗時:你信仰的,就是你的信念!
比如,唐僧的信念就是:向西、向西、向西,無論有什么困難,心誠則靈。
再比如,儒家知識分子的入世追求——修齊治平,遇到困難要:精誠中庸。
比如長久以來成象設(shè)計是鼓勵犯錯的,因為探索未知,進步精進一定會犯錯,但我無法容忍因為怕犯錯而不動腦子。于是我給同事講:我可以容忍不完美,但我絕不容忍不追求完美。
你看,這個就是我們的信念之一。
還有一年,我們遇到一個特別棘手而漫長的項目,同事和我溝通的時候幾乎崩潰,經(jīng)過梳理、分析,最后我們找到了一個解決方法,但是這個方法非常有難度,有挑戰(zhàn),同事有點畏難,我拍著同事的肩膀說:平常我們總說要把工作當成修行,現(xiàn)在修行的機會來了,加油吧!
你看,把工作當修行!這也是我們的信念。
為什么一個組織要有理想和信念呢?
因為,有理想和信念的團隊效率高。
可是為什么有理想有信念的組織效率高呢?
這就要了解,什么是'識解水平'這個概念了。
當我們說一個人的識解水平比較高時,可以說這個人務虛能力強,有高度概括和高度抽象的能力以及思維傾向。
相反,一個識解水平比較低的人,就會比較務實,凡事會往比較實際、比較具象的方面去想。
也就是說,高識解水平的人想的更多的是'為什么',而低識解水平的人想的更多的是'怎么做'。
比如,就拿“關(guān)門”這個事說吧,高識解水平的聯(lián)想就可能會是“關(guān)門是為了保護房屋財產(chǎn)安全”,而低識解水平就容易聯(lián)想到怎么去做關(guān)門這件事情,比如說“我得走上臺階、掏出鑰匙,把門鎖好”等等。
當然,務實和務虛本身沒有優(yōu)劣之分,但是具體到提高意志力這件事情上,就不一樣了。
一系列的心理學科學實驗證明,當人們處于高識解水平的時候,意志力水平往往更高。
為什么處于高識解水平的人會有更強的意志力呢?
這是因為,當人們處于更加務虛的狀態(tài)時,未來的期望對我們的影響會更大。諸如人生理想啊,生活意義呀,這些比較遙遠但卻更有價值的東西,會抵消掉我們當下需要忍耐的痛苦,所以,看起來現(xiàn)在的挫折也不那么難以忍受了。
而當人處于低識解水平時,我們會更專注于當下的效果,會更加計較及時反饋。而那些需要長期堅持才能見效的工作,則更容易消磨掉我們的耐心,比如鍛煉啊、學習啊,這些沒法一天就見到效果的努力,處于低識解水平的人就很容易因不耐煩而放棄了。
你看,識解水平能把我們的眼光從實際短淺的事務中釋放出來,獲得對人生目標更抽象的認識,這也就是為什么在革命最困難的時候,毛主席天天在延安給干部們上課,既要講低識解的務實的方法論,更要講高識解的理想信念,提高凝聚力!
所以,有理想有信念的團隊一定是卓有成效、意志頑強的。
我們介紹了理想和信念,接下來我們要介紹一下紀律。
紀律
紀律就是一個團隊里的行為底線和規(guī)則,紀律告訴我們,我們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規(guī)范我們的行止。
值得注意的是,在團隊人數(shù)太少的時候,紀律和制度的執(zhí)行會非常困難!
一般會認為,人一過百形形色色,人數(shù)越多,越難管理約束,紀律的貫徹越難執(zhí)行。事實上,反而是人越多越好管理!當人數(shù)不足七個的時候,管理和執(zhí)行的難度會遠高于七十個人。
為什么呢?為什么三四個人比七十個人還難管?
為什么會有這個違背我們常識的結(jié)果呢?
其實一個人的行為會有外因和內(nèi)因兩種驅(qū)動力,一般而言紀律需要外因內(nèi)因的支撐。
內(nèi)心的愿景,也就是理想和信念屬于內(nèi)因,如果內(nèi)因不足,僅僅依靠外力,紀律規(guī)則很難執(zhí)行。
這個時候外因就格外重要,外因里有一種強大的力量能很好的約束行為,這個力量就是心理學的:'趨同效應'。
人一旦形成一定數(shù)量的群體,心理狀況馬上就會改變,通過與他人的行為比較,群體有趨同和妥協(xié)的心理趨勢,群體不喜歡異端,行為上群體會對個體有強大的束縛力或激發(fā)力。
比如,傳說中的一個日本兵可以控制幾百個國軍俘虜完成屠殺,其實從心理學上看,這些放下武器的士兵不一定是沒有血性,更有可能是被集體無意識所控制。
當然這種無意識的'行為比較'所形成的趨同效應,也有可能激發(fā)群體事件,讓溫良之人變成暴徒,肆意破壞。
那么一個小團隊,如果只有三四個人,即使你制定出最好、最詳盡的紀律規(guī)則,也沒有用,因為外部的社會趨同力太小,你作為領(lǐng)導者很多時候會不好意思執(zhí)行你的'家法'。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你需要盡快的突破七個人,完成最小社會趨同。
獎罰
講過了紀律,以及紀律得以執(zhí)行的內(nèi)外要素,那么我們接下來要來聊一下紀律執(zhí)行實踐里的獎罰。
什么是獎罰?其實就是你鼓勵什么,懲罰什么?
而獎勵和懲戒的目的就是為了塑造一個有利企業(yè)發(fā)展的環(huán)境。最終讓環(huán)境管理團隊,而不是個人。
獎勵行為就像是開車的油門,而懲戒就像是剎車,無論油門還是剎車其目的都是統(tǒng)一的,都是要把車開到想去的地方。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領(lǐng)導者不懂管理,只靠高薪,那么人才也很難留住,所以獎勵的行為不應該僅僅只有貨幣這一種形式,還要有:
情感
工具
榜樣
這三種獎勵措施。
第一、情感就是:滿足員工的情感需求。舉個例子,喬布斯在回歸蘋果后,用蘋果公司賬面上為數(shù)不多的錢,拍了一支廣告片《非同凡想》 (1997) 。
其實這支廣告與其說是拍給客戶的,不如說是拍給喬布斯自己和蘋果公司全體員工的,喬布斯通過這支廣告振奮激勵了整個蘋果公司,宣告了一個新時代的到來。
同樣,小米公司如日中天的時候,第一次在線下投放廣告,第一目的也不是為了促銷,而是為了給當時忠誠的,幾乎就是小米外部員工的米粉以榮譽感。
你看這都是情感上的滿足。
第二、是工具。當情感不那么容易被表露出來的時候,就要依靠工具,就像清王朝的黃馬褂或西方皇室的勛章。
現(xiàn)代企業(yè)管理也可以這么做,比如說萬豪國際酒店,從一家街邊只有9張板凳的小餐館,發(fā)展到如今世界上最大的酒店集團。萬豪國際酒店的老板自己認為,他的成功就得益于他擅長處理和員工的關(guān)系。比如,他每年要親自手寫700多張便條,將“無形情感”體現(xiàn)在“有形”的小紙條上,讓員工感受到管理者的關(guān)心。
同樣成象設(shè)計也有自己的小紅花制度,就像是我們所經(jīng)歷的幼兒園時代一樣。
第三、是榜樣。俗話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每個人都有榮譽感,都有被關(guān)注的需要,榜樣其實就是公司內(nèi)部的明星。
為什么我們需要榜樣?
心理學上有個叫“破窗效應”的現(xiàn)象。比如一個地方窗戶的玻璃被打破,沒有人修補,用不了多久其他窗戶也會全部被人打破。
我們中國人稱這種現(xiàn)象為墻倒眾人推。再高大的墻只要有第一個人去推,就會有第二個,第三個...... 而前面最早行動的榜樣就叫關(guān)鍵意見領(lǐng)袖。
兩千多年前商鞅變法,所謂立信于民,也是要找個榜樣來搬木頭發(fā)獎金,作為整個制度改革的起點。
納新
請人容易帶人難。有了理想、信念、紀律、獎罰,接下來我們說說'納新'。
對于一個團隊的領(lǐng)導者來說,要接受一個事實就是:總會有人離開!
關(guān)系再好的員工也有可能會離開公司。
你最倚重的員工也可能會離開。
資歷最老的也可能會......
一家公司成長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經(jīng)歷這種事情,更不用說,一定有人理想和你不一致,對你的價值觀不認同。當你的團隊、紀律和獎罰建立起來后,不滿的人可能更多了,這個時候,不要鄉(xiāng)愿,心軟。我的兩條原則是:
該走的人一定要請他走!
可留,可不留的一定不留!
好了,說過了人員的流動性,我們說說招聘。
前幾天一個小伙伴在微信留言要應聘成象設(shè)計的助理崗,他問我:成象的助理有沒有工資?有沒有人帶著學東西?
等等等等類似問題........
說實話我挺難過的,我從他的問題里看出,他所處的公司糟糕透了,我告訴他:
第一、他的水平?jīng)]有達到成象期望的標準。
第二、我勸他趕緊離開現(xiàn)有的糟糕公司,另尋出路。
我認為在一家設(shè)計公司里,最最重要的崗就是助理崗了,我也是從助理的崗上走到今天的,成象設(shè)計和成象軟裝的兩位CEO也都是從助理崗一步一步的走到今天,所以我們不可能不重視助理這個崗,誰敢說成象十年后的靈魂人物不在這些助理里面呢?
其實,我們最早也并沒有這樣的認知,因為我是家裝公司出來創(chuàng)業(yè)的,早期成象設(shè)計依然是家裝的模式,對助理沒有要求,甚至有一段時間找了一批免費的助理。后來發(fā)現(xiàn)在兩年的時間里,這些人流動性超大,而且成材率超級低,幾乎什么事都干不了,帶他們的骨干員工,天天生氣。我們意識到了這是對我們自己教育資源極大的浪費,等于我們兩年的時間里公司人力資源供給斷檔了,長遠來看這種浪費的成本遠高于我在市場上付薪水找一些資質(zhì)好的人來培養(yǎng),于是我們果斷停止了這種免費用助理的行為。
所以現(xiàn)在有小朋友問我是否能免費到成象當助理學習的時候,我總是非常警覺,我會告訴他,成象不可能不給工資免費用你,而且,我愿意給你錢,你開的價越高,我越開心,可問題是:我給你高價,你能提供相匹配的高品質(zhì)的工作嗎?我不要免費勞動力,我要高手!
現(xiàn)在我們會要求HR招聘時,參照取值成象員工的平均水平,接近平均水平的人可以給面試機會,高于平均值水平的給工作崗位,寧缺毋濫。除非你有非常特殊的經(jīng)歷或才干,否則不會破例。
一個團隊總會有流動性,我們要做的不是控制起來不流動,而是要把團隊的人力資源建設(shè)往好的方向去流動。
之上所講的五個方面,從理想和信念再到紀律、獎罰、納新,其實是越來越具象的過程,也是從高識解到低識解的過程。
除了理想和信念之外,紀律獎罰和納新,基本就是孔子說的:先有司,赦小過,舉賢才。”
老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