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大家的關注,本文是 包子 醒發理論系列的第二篇,主要講述包子醒發條件及控制,包子醒發的控制參數主要有溫度、濕度、醒發時間來控制,下面我們將從這3個方面來講述包子醒發的控制。
一、溫度
醒發的溫度取決于多種條件,但主要是根據 酵母 發酵的溫度來確定。一般說來,酵母的最適生存溫度為30℃,但由于酵母在38℃時產氣能力最強,為了防止醒發時間過長而使生坯軟塌,一般采用產氣最快的38-40℃作為醒發溫度。溫度過低,酵母產氣能力差,醒發慢,延長了生產周期,且使產品不夠挺立。
醒發溫度過高,發酵過于劇烈,可能會造成包子表而有裂紋,而且醒發時間過短,醒發設備沒有足夠的緩沖時間,容易出現醒發過度的情況。若溫度超過50℃,酵母死亡,不能達到醒發的目的。
如果使用醒發箱進行醒發,當進入醒發環節后,我們可以通過預先放置的溫度計來了解醒發箱的溫度。若溫度過低,通常可打開溫度開關,使醒發箱內溫度升高到所需溫度;若溫度過高的話,面坯要暫緩進入醒發箱,通過調整或關閉溫濕度開關,來控制醒發箱內蒸汽量,從而減低溫度后,再進行醒發,以免造成醒發過于劇烈,使得產生的氣體沖破面坯表皮,甚至出現燙死面的現象。
二、相對濕度
濕度是包子醒發工藝中最關鍵的參數。醒發工序要求的相對濕度在70%-90%,一般要求不能低于60%,因為濕度過小,會使面坯表面干燥,阻止面坯的膨脹,影響成品的光潔度,嚴重的還會使蒸出的包子有大的裂紋。不同于面包醒發的是,一般情況下,包子的醒發濕度不要超過95%。實踐中發現,濕度過高會造成包子
表面產生水泡,顏色發暗,而且產品不夠挺立,粘盤。包子坯溫度低,表面容易露水,而溫度高則水分容易揮發,因此,實際生產中很難確切定出一個嚴格的濕度標準。經驗證明,醒發過程中,生坯表面保持柔軟,而且不粘手為宜。
三、醒發時間
醒發時間對產品的質量影響是十分巨大的,醒發的時間應視具體的產品和生產工藝而定。醒發時間不足,產品體積小,內部組織結構不良,嚴重的還會產生死面包子一樣的產品;醒發過度的活,產品味酸,并且可能由于膨脹過度超過了 面團的延伸限度而使得產品表面塌陷,缺乏光澤或表面不平,出現黑色暗斑,內部出現大蜂窩狀孔洞而使產品組織結構粗糙,口感變硬。
通常情況下,采用二次發酵工藝醒發的時間可以稍短,而采用一次發酵工藝醒發時間相對來說要稍長。若醒發時間較長,且不能達到醒發的要求時,可通過調節酵母加入量、面團溫度和加水量等措施來解決。
更多了解,請關注:
baozichuang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