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飾公司的只能叫質檢,不能稱之為監理,許多裝飾公司以此來忽悠,他們拿監理公司的工資,往往缺乏客觀公正性。
所以說句王婆賣瓜的話建議請一個第三方,裝小蜜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2017-04-23
舉個例子吧,運動場上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比賽能公平么?
剛踏上社會第一份工作就是一家知名裝飾公司,當時真的是對裝修市場沒有了解,作為一名學徒,整天跟著師傅跑工地、談客戶。師傅簽單量一直很好,談客戶時最能讓客戶動心的一點就是這個公司帶“三方監理”(公司都是這樣稱呼)。但是后期工程尾款有很多都不好收,基本不是工程質量有問題就是后期增項太多。
“裝飾公司不是有監理么?”很多人都會有這種疑問,當時身為裝修小白的我也有這種疑慮,果斷跑去問師傅吧。“你傻啊!”上來就被師傅一頓教育“你做設計師為了干啥!掙錢唄!公司目的是啥!掙錢唄!”“簽約之前少報點,這一單不就拿下了!到時候咱們監理會跟客戶說的‘你這個新建墻需要貼布,不然后期開裂!’‘你家墻面需要重新石膏找平!’……這些都是必須做的,后期肯定要增項啊。監理是咱自己人,來工地就看看工人有沒有在場,現場環境整不整齊,有沒有明顯的操作失誤。不會看繞沒繞線、會不會產生增項這些細節,有啥事直接讓工人改了就行!再說了,監理大部分是兼職,誰不想痛痛快快拿完錢走人啊!”……
尼瑪!這也行?
問過好幾個同學,他們在的公司情況大差不差(真實情況,絕對沒夸張)
有了幾年的工作經驗,決定進京闖蕩一番,投了幾十個簡歷卻沒有幾個真合適的。“咦!監理公司?看看去!”就這樣純粹為了滿足好奇心,入職了一家第三方監理公司擔任審核設計師職位(也就是給簽約客戶審核施工方報價、設計方案)
上班第一天,跟著師傅出去簽約,現場噼里啪啦把裝修中各種可能遇到的坑都給客戶介紹了一遍。一出門我就問師傅“說的這么詳細,有必要么?”“當然有必要嘍,咱們是第三方,最大程度的站在客戶的立場,就應該把裝修里的坑告訴客戶啊。”
也對,雖然做了幾年裝修,知道里邊的各種坑,但是潛意識里養成了‘不坑不掙錢’的觀念。入職轉眼一年多了,對裝修行業有了太多的改觀。經常看到監理老師收到各種各樣的稱贊錦旗,這是在裝飾公司、自帶監理基本見不到的現象(不多說了,雖然是有廣告嫌疑,但絕對是切身體會)
愿裝修市場在監理行業的努力下有所改觀,做良心監理,減少“×××一生黑”
2017-04-19
不請自來。我的答案是沒必要。
為什么?
第一,工藝標準。
室內裝修這個行業,并沒有統一的施工和驗收標準。
當然,有國家標準。
但是,那是工裝標準,放在家裝來衡量,有時候肉眼都看不過去,更別提用工具檢測。
盡管各家裝修公司之間有自己的監理部門,但是對工程的把控力度是不同的 ,甚至一家裝修公司的兩個監理各自的標準都是不同的,畢竟工程是一個經驗積累的過程,有些經歷過,有些沒經歷過,做法都是不同的。
第二,主材方面。
傳統家裝,選材是設計師帶著客戶去選,而到了這個階段,基本上大多數裝修公司的監理已經算是服務完畢了,后續也許出于交情或別的什么幫你看看哪里主材有瑕疵,有毛病等等等等。
套餐模式同上,區別在于動機變了。
主材這方面,其實業主自己是可以找出瑕疵和毛病的,只要你足夠細心。
我的建議是,選擇當地最大的裝修公司,最好是本土企業,屹立多年不倒,干翻一眾全國連鎖、地區分店,口碑一定不錯。還有就是看這家公司的氛圍,企業文化,能看出不少東西。
重中之重在于選擇好的項目經理,也有叫工長什么的,名字不重要,就是工程總負責。開工當天多聊聊,看看溝通能力,協調能力,專業水平,完事兒吃頓飯遞包煙,比請第三方監理靠譜多了。
最后,如果想縮短施工工期,主材下單要盡早,前期定下的主材不要隨意變動尺寸,就這些。
2017-04-19
裝修公司配的監理一般是公司的員工或合作方,他們在一定程度上會維護公司的利益,因此其監督的獨立性可能受到影響。
首先,裝修公司監理的專業性和責任心會因公司而異,有些公司可能會非常注重監理工作,但也有一些可能只是走形式。
其次,自己請第三方監理公司可以確保監督的客觀性和獨立性,能夠更好地保障您的權益,尤其是在施工質量和材料使用上。第三方監理通常更具專業背景,能夠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
最后,考慮到裝修項目的復雜性,建議您能夠根據預算和需求選擇一個合適的監理。如果條件允許,自行請第三方監理會是一個更為穩妥的選擇。
2024-07-28
裝修公司監理?小公司沒遇見過,可能是大公司吧。有見過初中畢業的監理,中專讀平面設計后通過人事來做監理。監理不一定專業。
2017-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