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也不知道外墻腳手架計算規則,后來在網上找了很多資料,才知道的,現在和你分享啊~外腳手架搭拆工程量按外墻外邊線的凹凸(包括凸出陽臺)總長度乘以腳手架的搭設高度計算搭設面積以m2計算。門、窗洞口、空圈洞口等所占面積不扣除。 一、建筑物外腳手架工程量按以下規則計算。 1.外腳手架搭拆工程量按外墻外邊線的凹凸(包括凸出陽臺)總長度乘以腳手架的搭設高度計算搭設面積以m2計算。門、窗洞口、空圈洞口等所占面積不扣除。 2.外腳手架使用工程量按腳手架搭設面積乘以腳手架在施工現場的有效使用天數以"100m2·10天"為單位計算。 3.腳手架搭設高度的確定。 (1)有施工組織設計文件的,按照經審核的施工組織設計文件中的規定確定;無施工組織設計文件時,可按平均的設計室外地坪標高與建筑物的頂板面的結構標高(有女兒墻時計至女兒墻頂)的高度差,再加上1.5m綜合取定。地下室外墻腳手架搭設高度為從設計室外地坪至底板墊層底高度。 (2)同一建筑物高度不同時按不同高度分別計算。如果沿建筑物的頂層板外墻外邊線的結構標高(有女兒墻時計至女兒墻頂)出現不同時:間斷變化時(標高變化不連續,如局部突出屋面的樓梯間)可按不同高度分段計算腳手架的搭設高度;連續變化時(如坡屋面)按照平均標高計算腳手架的搭設高度。 (3)當屋頂樓梯間、設備房平面面積大于屋頂平面面積的三分之一時,其腳手架工程量并入整個建筑物,高度計至屋頂樓梯間、設備房頂板結構標高(有女兒墻時計至女兒墻頂)。 (4)當屋頂樓梯間、設備房平面面積小于屋頂平面面積的三分之一時,其腳手架工程量按其自身高度單獨計算,按相應高度的單排腳手架子目執行。 (5)建筑物上部外墻縮入或者裙樓上部塔樓縮入時,計算腳手架搭拆時應該分段計算搭設面積,但搭設高度步距應統一自室外地坪標高算起。 (6)裙樓外墻邊線與塔樓外墻邊線間的距離1.5m的裙樓區段,單獨按規定計算該區段腳手架,高度計至裙樓檐口(或女兒墻上表面);當裙樓外墻邊線與塔樓外墻邊線間的距離≤1.5m的裙樓區段,與該區段塔樓腳手架一并計算,高度計至塔樓檐口(或女兒墻上表面)。 4.單排腳手架與綜合腳手架的區分。 (1)當沿建筑物外墻外邊線的建筑物腳手架的搭設高度小于15m時,按單排腳手架計算;大于15m時,按綜合腳手架計算。 (2)建筑物上部墻體外邊線挑出1.5m以上時,按照上層的外墻外邊線凹凸長度乘以建筑物總高度計算外腳手架搭設面積;下部墻體縮入部分按照圍護結構的垂直投影面積按相應自身高度的單排腳手架計算。 (3)凹入部分的采光開井:當外口寬度(外墻結構間距)≤3.5m時,按凹入部分內側外墻垂直投影面積計算單排腳手架,采光井外口不論有無連梁,均與外墻一并計算綜合腳手架;當外口寬度(外墻結構間距)3.5m時,按凹入部分內側外墻垂直投影面積以m2計算綜合腳手架,采光井外口有連梁的,與外墻一并計算綜合腳手架,無連梁的不計算腳手架。 (4)石墻砌筑不論內外墻,高度超過1.2m時,計算一面綜合腳手架;墻厚大于40cm時,計算一面綜合腳手架及一面單排腳手架。 (5)大型設備基礎高度超過2m時,按其外形周長乘以基礎高度以面積(m2)計算單排腳手架。 (6)屋頂女兒墻內面超過屋面高度1.2m時,可按其內面垂直投影面積以m2計算單排腳手架。 (7)圍墻高度超過1.2m時,按相應垂直投影面積以m2計算單排腳手架,圍墻單面裝飾的按單面計算,雙面裝飾的按雙面計算。說了這么多,你明白了嗎?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到你,如果你對我的回答還算滿意的話,就給個笑臉吧,呵呵~
2015-04-08
外墻腳手架的計算規則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腳手架類型:根據施工需要,選擇合適類型的腳手架,如竹腳手架、鋼管腳手架等。不同類型的腳手架,其計算方式也會有所不同。
2、腳手架高度:計算外墻腳手架時,需要確定建筑物的高度。通常需要考慮到基礎、樓層高度和設備層高度等因素。
3、支架間距:在設計時需確定腳手架的支架間距,這是保證結構穩定性的關鍵參數。一般來說,橫向和縱向的間距要符合國家標準或行業規范。
4、載荷計算:需要計算腳手架的最小載荷,包括工人、設備和材料的重量,確保腳手架能安全承載所需的負載。
5、計算公式:通常,腳手架的計算涉及到面積和體積計算,常見的計算公式包括:
- 腳手架的總高度 = 各樓層高度 × 樓層數量
- 腳手架的鋪設面積 = 腳手架高度 × 支架間距 × 一側的長度。
建議在實際計算中,參考國家標準《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以及相關的專業資料。同時,也可以考慮咨詢專業的施工單位或工程師,以確保計算的準確性和安全性。
2024-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