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包:顧名思義,就是所有的東西都交給施工方去處理,包括主材跟輔材,裝柜子、做門、改水電、貼磚刷墻都是他們的事情,你只負責提要求、付錢,以及檢查最終的質量是否滿意。 全包的方式很少有人推薦,道理很簡單,權力越大,濫用權力的可能也就越大,選擇全包的業主往往沒有這個能力跟精力去監管施工方,所以,往往全包很難不出紕漏,多花了錢,還辦不好事。 2、半包:適合大多數人的方式。 自己買過材料的人應該都知道,輔料本身的價格并不高,也不是一個可以產生很高利潤的東西,只要合同上明確約定輔料的品牌,用料的多寡,自己又具備最基本的檢查這些材料的能力,完全沒有必要小到一顆釘子都自己去買,費力不討好的事情,干嘛不交給施工方去做呢?沒事折騰自己干啥? 半包出問題的地方主要是材料。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學會簽好合同和識別材料,要比自己去找地方買這些材料容易得多。 3、清包不省錢。當然,更加的不省心。。 說清包省錢的人,一定沒有把自己去買材料所耗費的時間跟精力折算進去。也沒有把用不完的材料浪費掉的部分折算進去。但這些都是實實在在的成本,清包的成本。 更重要的是,對于不識貨的人來說,自己買來的材料未必就好。所以,清包不省錢,但是可以保證同樣的價格,用到貨真價實的材料,或者更好的材料。選擇清包,必須要有足夠的時間、精力和耐心。清包的樂趣不是每個人都能夠體會得到的。所以說,清包不適合每一個人。
2015-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