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玻璃是新型玻璃深加工產品,是我國玻璃工業中為數不多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前沿產品,它的研發推廣符合我國鼓勵自主創新的政策,也符合國家大力提倡的節能政策,具有良好的發展潛力和前景。 從原理上看真空玻璃可比喻為平板形保溫瓶,二者相同點是兩層玻璃的夾層均為氣壓低于10-1pa的真空,使氣體傳熱可忽略不計;二者內壁都鍍有低輻射膜,使輻射傳熱盡可能小。二者不同點:一是真空玻璃用于門窗必須透明或透光,不能像保溫瓶一樣鍍不透明銀膜,鍍的是不同種類的透明低輻射膜;二是從可均衡抗壓的圓筒型或球型保溫瓶變成平板,必須在兩層玻璃之間設置“支撐物”方陣來承受每平方米約10噸的大氣壓,使玻璃之間保持間隔,形成真空層。“支撐物”方陣間距根據玻璃板的厚度及力學參數設計,在20mm-40mm之間。為了減小支撐物“熱橋”形成的傳熱并使人眼難以分辨,支撐物直徑很小,目前的產品中的支撐物直徑在0.3mm-0.5之mm間,高度在0.1mm-0.2mm之間。真空玻璃的結構如圖1所示 由于結構不同,真空玻璃與中空玻璃的傳熱機理也有所不同。圖2為簡化的傳熱示意圖,真空玻璃中心部位傳熱由輻射傳熱和支撐物傳熱構成,其中忽略了殘余氣體傳熱。而中空玻璃則由氣體傳熱(包括傳導和對流)和輻射傳熱構成。 由此可見,要減小因溫差引起的傳熱,真空玻璃和中空玻璃都要減小輻射傳熱,有效的方法是采用鍍有低輻射膜的玻璃(LOW-E玻璃),在兼顧其它光學性能要求的條件下,其發射率(也稱輻射率)越低越好。二者的不同點是真空玻璃還要盡可能減小點陣支撐物的傳熱,目前新立基公司根據自有專利采用直徑0.5mm的開口環形(或稱C型)支撐物,點陣間距25mm,其熱導約為0.5Wm-2k-1。中空玻璃則要盡可能減小氣體傳熱。為了減小氣體傳熱并兼顧隔聲性及厚度等因素,中空玻璃的空氣層厚度一般為9-24mm,以12mm居多。要減少氣體傳熱,還可用大分子量的氣體(如惰性氣體:氬、氪、氙)來代替空氣,但即使如此,氣體傳熱仍占據主導地位。
2015-01-21